風雨無阻守護傳統 英國250年來每天同時同地人工氣象紀錄

就讀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班的豪爾每天早上九點都必須風雨無阻、準時完成一個任務:前往雷德克里夫氣候站,手動測量、記錄當日的氣候狀況,維持這項已經持續 250年的牛津傳統。

文章插圖

英國持續最久的單點氣象紀錄

從 1813年11月14日起,每天早上九點都會有研究生在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雷德克里夫氣候站(Radcliffe Weather Station)手動測量、記錄當日的天氣狀況。長達兩百多年的傳統讓雷德克里夫氣候站保有英國持續最久的單一地點氣候觀測紀錄,也是全世界累積最久的紀錄之一。

每天早上九點使命必達

今年負責確保這項每日任務順利完成的是博士生艾瑪豪爾(Emma Howard),她必須閱讀天氣觀測儀器上的數值,再手動記錄到雷德克里夫氣候站的資料庫。如果她當天因故無法準時「上班」,就必須委託同事代班。

成就250年歷史的一部份

「能夠成為雷德克里夫的記錄者之一是件非常棒的事情,但我同時也很害怕自己會不小心出錯、毀了這項令人驚嘆的氣候紀錄。」豪爾告訴BBC:「另一方面,可以觀測到各種『歷年最高值』也讓我很興奮。」

牛津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的博士生豪爾是現在每日天氣記錄的負責人,無論刮風、下雨、暴雪、大太陽,她都使命必達。

1767年即建立觀測站

事實上,雷德克里夫的氣候觀測歷史可以追溯到 1813年以前,牛津大學學者霍恩斯比教授(Thomas Hornsby)的研究。1767年,霍恩斯比促成了雷德克里夫公益信託(Radcliffe Charitable Trust),並在雷德克里夫天文台(Radcliffe Observatory)現址興建了該天文台,好讓他進行天文學研究。

為了進行天文學研究

為了更清楚地觀測星象和天文現象,他需要隨時依照大氣擾動做出觀測上的調整,也就代表他需要仔細記錄天氣變化。從 1767年起,他開始記錄每日的天氣數據,儘管他起初也只有斷斷續續地進行記錄、部分歷史記錄也已經散佚,但這樣的記錄習慣還是在數年後奠定了下來。

累積兩百年的氣溫與雨量紀錄

從 1767年起,雷德克里夫天文台維持著記錄每個月的總降雨量的習慣,並在 1813年開始記錄每日氣溫與降雨量的傳統。1930年代期間,雷德克里夫天文台不再是主要的天文研究重地,因此氣候觀測站一度面臨撤除危機,不過它還是在相關人士的努力下保存了下來。

雷德克里夫氣候站位於雷德克里夫天文台外,原本為協助天文學研究而設立,現在成為英國牛津十分重要的氣候紀錄單位。

牛津大學接手營運

現在,雷德克里夫氣候站由牛津大學的地理與環境學院(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he Environment)維護、營運,該學院的博士生則擔起每日氣候觀測的任務,記錄每天該氣候站的氣溫、雨量、估計雲量。

讀取儀器數據、肉眼觀測並行

除此之外,他們會記錄雷德克里夫天文台內的晴雨表所顯示的大氣壓力,也會在工程科學系(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系館頂樓記錄陽光、風力與空氣能見度這類 1925年開始的肉眼觀測項目。

除了記錄每日天氣變化,雷德克里夫氣候站也會對比過去的資料,標註各氣候觀測項目的歷史記錄。該氣候站的數據顯示,2018年6月1日是英國牛津 7萬多天以來,雨量第 62高的日子。

對長期氣候研究有重大意義

英國的氣候站往往會每個小時自動擷取、記錄各項天氣資訊,並總結成為氣候觀察記錄。相較之下,沒有頻繁記錄天氣資訊的雷德克里夫氣候站因為受到數據限制,無法提供短時間的天氣預測報告。然而,該氣候站所擁有的歷史天氣數據卻對長期的氣候研究有重大意義。

每日同時同地的記錄特質

將雷德克里夫氣候站的歷史寫成《1767年起的牛津天氣與氣候》(暫譯,原名Oxford Weather and Climate since 1767)一書、協助將歷史紙本記錄電子化的共同作者史帝分伯爾特(Stephen Burt)表示:「雷德克里夫氣候站之所以特別有價值,是因為它的氣候紀錄是每日同時同地的觀測。」

日復一日的記錄成為研究參考

「這代表著,我們可以取得這段期間內,任何一天在那個地方的氣溫、大氣壓力與陽光的數據,」他解釋:「謹慎、長久、日復一日的持續性氣候紀錄才是我們解讀氣候變遷趨勢的最大幫助。」

英國氣候科學家霍金斯利用雷德克里夫氣候台的數據,整理出了從 1813年以來英國牛津的年均溫變化,對比全球年均溫的暖化趨勢。

被用於全球暖化的研究

英國雷丁大學(Reading University)的氣候科學家霍金斯(Ed Hawkins)便是使用雷德克里夫氣候紀錄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學者之一。他利用雷德克里夫氣候站的數據計算牛津地區每年的年均溫,再以「藍色低溫、紅色高溫」的顏色條方式將 1813年到 2018年的年均溫變化呈現出來。

當地氣溫變化與全球趨勢相符

同時,他將牛津地區的年均溫變化趨勢與全球年均溫變化趨勢做成線圖,發現即便牛津地區的年均溫比全球年均溫高 1.6倍,城市環境與靠近歐洲大陸的地理位置也多少影響了當地氣溫高低,但牛津地區從 1813年起至今的年均溫變化趨勢,與全球年均溫變化趨勢都有逐年提高的現象。

全球暖化的在地體現

數據顯示,1850年代時期,牛津地區的年均溫大約落在 9.5到10°C,現在牛津地區的年均溫已升高到 10.5到11°C。霍金斯教授說:「我們居住在一個地球上,看見了全球暖化的痕跡深入到每一個世界角落。」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