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咻太傷身 專家發現雄有袋類短命的秘密

俗話說量力而為,但對負鼠、袋鼬等小動物來說卻不太受用,牠們為了要留下自己的後代,可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文章插圖

趕業績交配

根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雄性有袋類如負鼠(Didelphidae)、袋鼬(Dasyuridae)等可以為了傳宗接代「連小命都不要」,這個發現顛覆了過去「自殺式生育」(suicidal reproduction)只發生在魚類或植物上的認知。

研究人員指出,為了盡可能和大量的異性交配,負鼠、袋鼬等小動物會燃燒生命般地進行長達14個小時的交配過程,這讓牠們幾乎是去了半條命。

文章插圖

顛覆前人想像

在過去,自殺式的繁衍行為或是單次繁殖(semelparity)的現象多半發生在植物或是魚類上,很少有哺乳類動物會出現類似的行為,所以這項研究發表顛覆了過去的推想。

小補充:單次繁殖

根據《維基百科》,單次繁殖指的是某些植物或魚類終生只有一次繁殖季,交配過後隨即死亡,植物界有時會用「一次性結果」(Monocarpy)來稱呼,例如龍舌蘭會在開花結果後隨即凋零死亡。

事實上,這樣「盡力」的行為是一種生育策略,動植物們為了增加繁衍成功的機率,所以把大量精力放在交配行為中;換言之,這樣的生育策略頗像是「折壽」給下一代。魚類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太平洋鮭魚,生活在海洋的牠們,為了傳宗接代回到出生地的河川上游,完成產卵後就死亡。

文章插圖

懷孕和豐收期同步

研究團隊找來52隻澳洲、南美還有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有袋類動物後,開始對這些以小昆蟲為主食的小動物進行觀察,他們發現這種自殺式的交配行為在某些種類上特別明顯,例如生活在一年只有特定時期盛產食物的有袋類,雌性也會跟著把自身的懷孕周期縮短調整到與食物豐收期同步,方便孕育下一代。

當族群中的雌性都在同一時段發情、找伴侶時,雄性們沒有選擇餘地,只能集中在此時回應需求,「趕業績」般地拼命交配、完成傳宗接代大事。

「雌性會與許多雄性交配,藉由精子競爭把品質差的雄性基因淘汰,產出強壯的下一代。」昆士蘭大學的費雪教授說。

文章插圖

雄性真命苦

進入「精蟲競爭期」的雄性有袋類為了可以在這場殘酷生存戰中留下自己的後代,體內會產出大量的「壓力」──例如雄袋鼠們的睪丸素在此時就會增加,驅使牠們進入瘋狂找母袋鼠交配的狀態。

「對人類來說,壓力只會降低相關的賀爾蒙含量,但雄性有袋類卻是反其道而行,牠們被逼著像是比賽一樣不斷進行交配。」專家們認為,這種演化策略在生物數量特別密集的環境中尤其明顯。

「每種動物都會為了繁衍付出代價,這些有袋類動物只是一次把這些成本付光光罷了。」費雪教授說。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