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的難題

你看過電影《地心引力》沒?這部近期上映的電影不只引起許多觀眾討論,還再度點燃科學界的戰火。

文章插圖

電影《地心引力》正在科學界中引起一陣議論,學者專家都在討論影片中符不符合真實情況,這也帶出一個問題──到底科幻電影要不要符合現實,傳達正確的知識?電影製片人應該要遵守基本的科學規範嗎?還是說其實只要讓觀眾的想像力盡情奔放就好?

BBC14號時邀請觀察媒體多年的作家艾利森(Peter Ray Allison)分享他的看法,以下皆以艾利森的自述角度敘寫。

文章插圖

科學和科幻電影之間的關係一直受到學者們激烈的爭辯,例如《地心引力》這部描述兩名太空人因太空梭毀壞而受困太空的故事,在美國上映後得到許多影評的讚賞,他們認為電影在科學考證上下足了工夫,所以片中橋段都傳達了正確的科學現象。

但天體物理學家、同時也在海登天文館擔任館長的泰森教授(Dr Neil deGrasse Tyson)卻發現這部電影在太空的描繪上有點不對勁,他在自己的推特上丟出了數則他發現的缺失後,又寫下他「很享受這部電影」,這讓人好奇到底電影出了什麼錯。

有點不對勁

泰森教授描述電影中的哈伯望遠鏡(在海平面上方350英里處的軌道運行),還有國際太空站(在海平面上方250英里處運行),以及中國的太空站是不可能出現在彼此視線中的。

最重要的是,許多衛星是從西到東地繞行地球,但是在《地心引力》中卻是從東邊到西邊。他也指出,劇中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的頭髮沒有呈現出無重力的漂浮狀態,儘管這個部分在物理界上不算是個大錯,但卻顯示出拍攝科幻電影的難題──要在沒有把演員送上太空的狀態下拍出無重力狀態。

文章插圖

硬式科幻小說

在科幻小說界裡,尤其是在「硬式科幻小說」中,科學的正確性是被奉為圭臬的重要規範,但在科幻電影中,則多半會以酷炫的拍攝技巧為重,現實真相被擺一旁,大眾的視覺娛樂享受為先。

小補充:什麼是「硬式科幻小說」?

硬式科幻小說不會刻意忽略或超出科學的範疇,簡言之,這種類型的科幻小說尊重科學精神,不會用超自然或炫麗的方式來解釋事件和現象。

文章插圖

難解的電影成考題

回顧過去的科幻電影,導演想像力無遠弗屆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麥可貝(Michael Bay)執導的《世界末日》(Armageddon)片中,就曾出現過許多不符科學的現象,像是太空梭在近距離的狀態下與推進器和油箱分離(會有撞擊風險),小行星用近似於地球引力的方式吸引物體等,當時電影還引起有興趣的人進行實驗,看看要用多大的炸彈才能炸掉電影中的小行星。答案是:超大。

另一部電影《全面失控》(Red Planet)也是以許多難解現象出了名,例如片中的現代設備可以跟一台陳舊的俄國製裝備相容(請想像一下把一台最新的電腦跟80年代的電腦連在一起的樣子),或是片中出現的火星線蟲,導演只交代了線蟲是在30年前從地球送到火星,但這長得比較像是甲蟲的火星線蟲怎麼進化、之前吃些什麼都沒解釋。

頭大的NASA

看到這麼多「太有創意」的電影出現後,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作出回應,他們把《世界末日》當考題,詢問電影中哪些現象不可能發生,並拒絕擔任《全面失控》的顧問。

文章插圖

最沒科學根據的是......

擔任太空船科技顧問的多洛佩(Ed Trollope)認為眾多的科幻電影中,錯最多的莫過於「音效」:「在科幻小說中,『最沒科學根據』出名的例子莫過於聲音,因為太空是真空狀態,在那樣的環境下應該是完全無聲的,所以爆炸或是船艦的引擎聲都不該存在。」

電影中的太空世界出現爆炸或是其他音效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觀眾需要。

太空船的慣性動作 

但電影中還有其他讓科學家們很難接受的情況,多洛佩就說,他對於被電影中的場景激怒早就習以為常:「雖說在太空中,你有很多原因要讓引擎保持開啟的狀態,但這不包括『保持速度』,因為一旦關掉引擎,你就會停不下來。」

「我不會刻意點出哪些電影/書籍犯了這樣的錯誤,因為這真的太常發生了。但這邊我要表揚一下電視影集《巴比倫5》(Babylon 5),因為這部影集如時呈現了太空船的慣性動作。」

文章插圖

還是有表現好的作品

並非每一部電影都會讓科學家看到搖頭嘆氣,在電影《2009月球漫步》中就合理地呈現了未來人類開採月球上的氦氣-3時的可能性,因為氦氣-3在地球上非常稀少,在月球上相對較多;此外,片中描繪人為輔助的自動開採技術是有可能的,不過要花多少錢去做這樣的技術,在電影中就沒有提到。

另外像是茱蒂佛斯特主演的《接觸未來》(Contact)中,主角接收到外星生物的訊號,這也顯示出「搜尋地外文明計畫」(Search for Extra 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想要尋找的方向,因為這部片是由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擔任編劇,所以當你發現影片可以正確表現出訊息的傳送和接收的時間點時,或許也就不會那麼驚訝了。

文章插圖

科幻小說成功預測未來

除了盡量如實呈現科學世界外,科幻小說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因為它們能描繪未來的可能性。

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Neal Asher)就說科幻小說描繪的未來是「雖不中亦不遠矣」:「過去外界多半會批評科幻小說就是充滿了雷射槍和太空船,但看看現在美國海軍使用的雷射槍(LaWs),或是維京航空等集團的民營太空船計畫,小說家們可以很自信地大書特書一番!」

科幻小說正確「預測」出未來的案例不只一宗,擔任太空事業顧問的布洛特(Richard Blott)就想到著名影集《星艦迷航記》(Star Trek);在第一部時,就已經講到最新的太空船是採用「離子推進器」的技術。(編註:《星艦迷航記》第一部的上映時間是1979年。)

「現在最新型的通訊衛星都有離子引擎,而且這些衛星都有例如探索穀神星和灶神星的重要任務在身。」布洛特說。

想像力就是發明力

科幻小說的定位在哪呢?亞瑟認為:「所謂的科幻小說不是拿來正確預測未來的東西,它的任務還是在娛樂以及激發想像力。許多想像力都是來自科學家這件事情是無庸置疑的,而這樣的想像力也會對科學形成影響。」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