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24小時】05/22 行動洗狗車

首圖故事:一隻德國牧羊犬正在享受舒服的洗澡服務......

文章插圖

美國一洗個舒服的澡

隨著加州開始放鬆隔離限制,部分被列為「非必需」的服務人員也開始重返工作崗位,狗狗美容師卡爾森(Vanessa Carlson)就開著他的行動洗狗車來幫德國牧羊犬阿格尼(Agni)服務。



相關閱讀:《薯條、紅酒及高爾夫 什麼才算「必需品」?

封鎖令下,各國政府紛紛限制只有在購買「必需品」時才能出門,沒想到各國政府最終端出的「必需品清單」上,卻意外出現許多你從未想過的「必需品」。

文章插圖

香港一抗議港版《國安法》

在香港立法會舉辦的內務委員會上,泛民主派的議員和保全人員發生衝突,他們正在抗議港版《國安法》。

22號這天,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其中,最受國際矚目的要屬香港版《國安法》的出現,外界認為中共當局會利用香港《基本法》的漏洞,繞過香港立法會,讓所謂的一國兩制形同虛設。究竟,港版《國安法》充滿了哪些爭議?香港和國際社會又是怎麼看待港版《國安法》的出現呢?



相關閱讀:《說好的香港一國兩制?港版《國安法》草案送中國人大討論

文章插圖

英國一歐洲染疫死亡人數第一名

在倫敦街頭,人們走過一幅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手拿寫有「歐洲致死人數最高」字樣海報的廣告。這幅廣告旨在控訴英國政府防疫不力,讓英國致死人數成了歐洲第一。



相關閱讀:《抵抗黑死病擴散 拒絕逃跑的英國「鼠疫村」

1666年 11月1日,農人莫頓(Abraham Morten)嚥下最後一口氣,成為德比郡伊姆村(Eyam)內,最後一個因為黑死病死亡的人——也許他們的命運在好幾個月前就已經被決定了,因為當伊姆村爆發黑死病時,全村的人決定以封村來遏止疫情擴散,這是一個關於村民拒絕逃跑的故事。

文章插圖

印尼一日常檢測

在中爪哇省首府三寶瓏市(Semarang),醫護人員正在對市場攤販進行採樣,準備做COVID-19(武漢肺炎)的檢測。



相關閱讀:《印尼防疫鬼主意 半夜「Pocong」逛大街 民眾嚇到不出門

世界各地慘重的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及死亡案例還嚇不倒你,仍然出門趴趴走?沒關係,既然你不怕數字,那就放鬼嚇到你不敢出門!

文章插圖

巴基斯坦一墜機事故

在靠近喀拉蚩(karachi)一處機場的住宅區,救難人員忙著處理墜機事故。22號這天,巴基斯坦國際航空(PIA)客機墜毀當地,造成機上 97人罹難,2人獲救,地面至少 11名住戶受傷。時值開齋節前夕,許多乘客都是為了返鄉過節才搭機,這起事件也令巴基斯坦籠罩在陰影之中。



相關閱讀:《飛機還需要黑盒子嗎?

每當空難發生,當務之急便是搜救與找尋俗稱「黑盒子」的飛航紀錄器。紀錄器中儲存的數據有助於還原現場,幫助專家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但是,「黑盒子」很難在第一時間尋獲,找到後也需要修復。為什麼黑盒子內的數據不可以即時串流呢?

文章插圖

哥斯大黎加一讓我睡一下

在尼加拉瓜政府關閉與哥斯大黎加的貨運交通邊界後,一名哥斯大黎加的貨車司機索性拿出吊床,掛在貨車底下小睡片刻,等待邊界重新開放。



相關閱讀:《把吊床掛在戶外午睡被罰錢 義大利居民發起行動捍衛吊床權

2019年7月,義大利東北部城市有個奧地利遊客因為在公共場合掛起吊床睡午覺,而被當地政府罰錢。當地民眾為了聲援他、抗議政府規範過於嚴格,發起了「吊床自由」行動。

文章插圖

德國一球賽開踢前

在柏林的足球場內,一名戴著口罩的球員在閉門球賽開踢前坐在球員休息區滑手機。

隨著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趨緩,不少運動賽事紛紛開打,然而為了防疫多採用閉門比賽的方式,看台上少了真人觀眾,但卻多了許多特別的加油團,南韓首爾足球俱樂部就是一例。



相關閱讀:《放性愛娃娃當觀眾?南韓足球隊出面道歉

文章插圖

英國一跑酷任我行

在英國東南部的布萊頓(Brighton),一名跑酷選手正在練習。



相關閱讀:《就是不想動!學者建議1星期不一定要運動2.5小時

你每個禮拜運動多久呢?根據英國政府的建議,一星期要運動 2.5小時對健康有好處,不過有學者指出,這個建議對某些人來說其實有點不切實際。

文章插圖

尼泊爾一花都開好了

在位於尼泊爾中部的拉利特普爾(Lalitpur),一名戴著口罩的女子走過盛開的藍花楹。



相關閱讀:《研究:花聽得到蜜蜂嗡嗡聲

如果動物能聽到聲音,並用聲音來對話,那植物也能聽到聲音嗎?2019年,一項研究發現,有一種植物「聽」得到蜜蜂嗡嗡嗡,而且還能和蜜蜂「對話」!

文章插圖

保加利亞一迎接開齋節

在首都索菲亞(Sofia),一名穆斯林在班亞巴希清真寺(Banya Bashi mosque)準備迎接開齋節的到來。

回曆第九個月是伊斯蘭信仰中重要的「齋戒月」,信眾們往往得在日出後進入不吃不喝的禁食狀態,等到日落後才能享用開齋飯(iftar),《路透社》數名攝影記者走訪全球,合力拍下各地居民的開齋飯景象,一張張照片不只讓人看見該地的風景,民眾食用的開齋飯也反映出他們的生活景況。



相關閱讀:《全球各地「開齋飯」反映出的人生風景


編註:地球 24小時讓你迅速掌握世界大小事。意猶未盡的朋友,歡迎點選「地球 24小時」看更多!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