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來點...塑膠 我們這輩子會把多少塑膠吃下肚?

我們已經知道塑膠微粒會透過不同管道累積在我們的體內,但到底有多少呢?
路透社/達志影像平均一周攝取五克
今天,你想來點什麼?是頂級樂高壽司、鮪魚佐信用卡熱狗堡、還是嚴選塑膠安全帽?
先別急著露出「蛤?」的表情,這其實是《路透社》「把食物當作塑膠」的攝影計畫。2019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oundation)調查報告指出,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周攝取到約 2,000單位、5公克左右的塑膠微粒。
現在,《路透社》就決定用具體的塑膠製品,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每天、每周、每年到底會把多少塑膠吃下肚。

三十天,21克,季節和風骰子。
路透社/達志影像
十二個月,248克,嚴選塑膠安全帽。
路透社/達志影像從塑膠微粒到奈米塑膠
英國哈德森大學的環境科學教授哈得遜(Malcolm Hudson)指出,大部分關於塑膠微粒的研究已經做得差不多了,現在,科學家正在往更小的單位:奈米塑膠(nanoplastics)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繼續研究——它們不僅更難被察覺,也更可能被我們吞下肚。哈得遜說:「它們會一路經過我們的血液、淋巴系統,然後累積在我們的內臟裡。」
累積起來的東西 像未爆彈
其實過去學者談到累積在人體的塑膠微粒時,均承認他們尚不知道這樣的累積會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帶來什麼影響,但也就是這樣的不確定才令人擔憂。
「它們就像小小的定時炸彈,」哈得遜說道,他向《路透社》記者展示了自己在一處沼澤找到的微小塑膠碎片,又說:「它們等著自己小到足以被野生動物或人體吸收後,就可能帶來有害的後果。」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