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佩豬》效應」來襲? 美國兒童一口流利英國腔的秘密

在封鎖令期間,許多與小孩成天待在家的家長不約而同地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怎麼孩子卡通看多了,口音似乎也變了?

文章插圖

看《佩佩豬》的孩子一口英國腔?

在美國封鎖令期間,左手握著奶瓶、右手敲著鍵盤是許多家長的在家工作日常。可是要是當孩子依舊吵鬧不休、自己卻又到緊要關頭無法抽身時怎麼辦?這時,不少國外的家長就播起由英國人製作的熱門卡通:《佩佩豬》(Peppa Pig)。

但這麼做久了,有些美國的家長卻感到不太對勁。封鎖前孩子們還很「美國」的發音、用字遣詞,怎麼在封鎖後突然有了濃濃的「英國風」了?

孩子的發音很英國

舉例來說,很多美國家長就發現自己的孩子們會將番茄(tomato),發音成英式英語的「to-mah-to」,而不是美式英語習慣的「to-may-to」;斑馬(Zebra)則會發音成「zeh-bra」。

用字遣詞大不同

孩子們變化的還不只有口音,許多家長們也察覺孩子的用字遣詞變得很不一樣。住在美國加州的父親卡瓦林(Matias Cavallin)就發現,他的女兒看到加油站時會改口說「petrol station」而不是「gas station 」;餅乾則會被稱為「biscuits」而不是「cookies」。

但最令他驚訝的或許是這個:當他啜飲著一杯咖啡時,女兒一見就問他道:「你在喝茶嗎?」

文章插圖

全美熱門卡通 僅次《海綿寶寶》

全球顧問公司鸚鵡分析(Parrot Analytics)指出,在封鎖期間,《佩佩豬》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整個水漲船高。從去年 2月到今年 2月,《佩佩豬》是全美家庭第二受歡迎的卡通,僅次於《海綿寶寶》(SpongeBob SquarePants),而且跟英國本土比起來,美國消費者對《佩佩豬》的需求也高出了 112%。

「看整年《佩佩豬》,擁有一口漂亮的英國腔」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記者拉娜(Preetika Rana)就發現,似乎不少美國家長都有孩子口音被《佩佩豬》改變的經驗,Twitter上甚至出現了一個名叫「#《佩佩豬》效應」(#PeppaEffect)的社群標籤,專門讓家長們討論這個有趣的現象。

而她自己的姪女,也受到了《佩佩豬》效應的影響,她說:「在COVID-19前,我五歲、住在紐約市的姪女有著一口美國腔。可是在她花了整整一年在家收看《佩佩豬》後,她現在有了一口漂亮的英國腔。」

文章插圖

《佩佩豬》效應真有其事?

雖然有這麼多活生生的案例,但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傳播科學與傳播障礙專家萊維(Susannah Levi)卻對所謂的「《佩佩豬》效應」半信半疑,因為一般來說,「口音通常比較會受到周遭社區環境的影響」。

「你會學習周遭環境的方言,因為這個學習過程是靠互動,而不是單純的觀賞。」萊維說道。因此,倘若一對英國家長帶著孩子住在美國德州,那麼孩子應該比較可能會有一口美國腔,而不是英國腔。

喜歡而模仿 孩子大腦對語言敏感

至於孩子們口音、用字遣詞改變的現象又該怎麼解釋呢?部分專家認為,孩子們很可能只是單純因為喜歡,所以在模仿而已。紐約大學的語言學家戴維森(Lisa Davidson)指出,這些年紀的孩子們已經足以清楚辨識出發音上的差異,也有足夠的能力模仿它們。

加拿大語言病理學家詹姆斯(Melissa James)也指出,年幼的孩子們具有很強的語言學習能力,「他們的大腦已經成熟得足以學習語言......他們的大腦也非常了解單字發音的細微差異」。

《佩佩豬》效應不會持續

然而,就算《佩佩豬》效應真有其事,考量到孩子們生活周遭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到口音,詹姆斯也不認為《佩佩豬》效應帶來的改變會持續很久。她舉例指出,即便孩子們會從《佩佩豬》裡聽到 35次英式發音的「mummy」,但平時在其他地方聽到的卻是「mommy」,那麼發音方式自然會因此而改變。

「那(《佩佩豬》效應的英國腔)不會是個永久性的口音,口音是在不斷重複及持續的接觸中形成的。」詹姆斯說道。


上線時間:2021/07/26
增修時間:2021/07/27  修正內文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