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瓜劣棗不下架 「醜食」運動席捲全球

超市賣的蔬果總是顆顆飽滿,賣相好得不得了,但你知道那些長得醜醜的蔬果到哪去了嗎?就讓我們跟著美國政經網路媒體Quartz的腳步,去一探究竟吧!

文章插圖

3分之1食物進垃圾桶

消費者引領飲食風潮早已不是新聞。「有機」、「不含麩質」甚至最近強調的「當地」食物都讓消費者為之瘋狂,讓全球超市不得不跟隨消費者的喜好。現在,歐洲帶起的「醜食」風潮將對我們每周購買的蔬果產生極大的影響。

據統計,全球生產的食物中有三分之一被浪費掉,每年這些被浪費的食物價值高達 4,000億美元(折台幣約12兆6,488億元)。

為了響應歐洲委員會的計畫,讓 2014年成為「對抗食物浪費年」,再加上歐盟取消了賣相不佳蔬果不得出售的規定,全歐的超級市場開始動起來,一起對抗浪費食物。

「醜食運動」的首要目標就是減少食物浪費,將超市通常不願進,要不就是被農夫丟棄的蔬果重新賣給消費者。

文章插圖

不要說我醜

但是,要怎麼行銷「醜食」呢?

原則一:不要用「醜」這個字去形容那些蔬果。

法國英特超市(Intermarché)改用「樸實無華」(inglorious)去形容這些蔬果,英國ASDA超市則用「古怪」(wonky)一詞去行銷。

去年年底,澳洲最大連鎖超市Woolworths的怪怪蔬果(Odd Bunch)活動開跑,模仿ASDA的「醜得好」策略,將長得奇形怪狀的蔬果組合成一包包低價出售,也請名廚為活動站台。

同時,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的食品零售商哈里斯農場(Harris Farms)也打出「不完美選擇」但「味道一樣完美」的蔬果,價格最低打到 5折。

最近,加拿大最大的羅布勞超市(Loblaws)也推出了「自然不完美」系列蔬果。ASDA和Woolworths都曾請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為賣相不佳的蔬果背書,激發消費者對「醜食」運動的興趣。

文章插圖

被寵壞了的消費者

並不是所有超市都跟進,有些超市謹慎地在一旁觀望「醜食」新現象。

去年,英國最大食品零售商Tesco跟英國上議院的歐盟農業小組委員會表示,它們定期提供賣相差的蔬果給東歐和中歐的分店,而英國消費者一貫要求品質要更好。所以,Tesco希望推廣「醜食運動」的同時,也應推出教育消費者的活動,增加「醜食」的接受度。

在澳洲,Coles和Aldi這兩家超市都沒有推廣「醜食」。雖然現在去評判超市「醜食」運動徹底獲勝還太早,澳洲的Woolworths還有其他超市也都在想辦法讓澳洲消費者接受「醜食」。

多年來,店經理都把長得醜的產品下架,買家們也拒絕有瑕疵或奇形怪狀的蔬果,澳洲消費者早就習慣架上只出現新鮮品質好、長得好看的產品。

文章插圖

能吃就好才是王道

推廣「醜食」運動的超市不僅積極地負了企業社會責任,銷售額也提高了不少。

法國英特超市一開始在推廣「樸實無華」的蔬果時,就獲得了大眾的支持。2天內,全部分店加起來總共賣出了 1.2公噸賣相差的蔬果,來客量增加了 24%,Youtube點閱率高達 360萬次,Facebook頁面上獲得超過 50萬個讚。

對於超市和消費者來說,能夠將低價的新鮮蔬果賣給低社經消費族群,同時又可以提倡健康飲食,是「醜食」運動帶來的積極成果。最終,「醜食」運動對所有在供應鏈上的生產者、零售商以及消費者都是雙贏。

「醜食」運動也讓供應鏈成本下降。以前,賣相不佳的蔬果從農場被運到市場時會被拒收,只得原路運回丟棄。但現在這些蔬果可以留下,被低價買進然後送到超市當作「醜食」販售。如此一來降低了農人和超市的成本,最終也會回饋到消費者身上。

文章插圖

適得其反?

假設零售商成功地說服消費者「醜食」的好處,這樣的策略也會對其他產品價格造成壓力。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一邊是長得有點不好看的便宜紅蘿蔔,另一邊是賣相完美的高價紅蘿蔔,消費者會轉向便宜的選擇嗎?這些低價且品質低的產品真的可以減少浪費嗎?

一些人覺得不能。

如果「醜食」運動大規模地成功推廣了口味重於浪費,對農人可能會有意不到的後果。如果一個農夫在農業基礎設施和流程上投資甚鉅,希望生產的馬鈴薯能夠滿足超市設下的高標準,最後發現超市現在已經轉向「醜食」,他該如何是好?

最後,大型超市決定蔬果價格也遭到批評和質疑。「醜食」運動可能不經意地創造了一個市場,讓超市可以低價買進主觀上覺得不夠完美的蔬果,拒絕了其他替代選擇。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