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隨行!互動裝置藝術家Daniel Rozin為鏡中的你創造新生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科技新報---
以色列駐美藝術家 Daniel Rozin 以創作能即時互動的鏡像裝置著名,今年五月中旬第七度在紐約 bitforms gallery 舉辦個展,以幽默且直接的手法即時回饋觀眾,共展出六件藝術裝置,以意想不到的材質探索人的新樣貌。

文章插圖

本次 Daniel Rozin 的個展名稱為《後代基改》(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以藝術家發展近五年的「鏡像」系列創作為核心做展出。在鏡像系列中,Daniel Rozin 開發出一種特殊感壓裝置,透過感測器和電腦程式,讓藝術品以機械動態、物件組合映射出觀眾的樣貌圖像,如照鏡子一般,「鏡」中的成像也會隨著觀者的動作即時呈現。





 

文章插圖

《企鵝鏡》(Penguins Mirror),2015

文章插圖

 作品媒材:絨毛玩偶、馬達、電子控制器、影像攝影機、微處理器、電腦程式(攝影:John Berens)


《企鵝鏡》(Penguins Mirror)是展場中最大型的展品裝置,藝術家在地上設置 450 隻絨毛企鵝玩偶在馬達轉盤上,與作品互動時,企鵝群會利用羽毛白胸黑背的色彩特質,試圖營造企鵝群舞的形象,集體翻轉不同方向的身軀,並鏡像呈現出觀者的樣貌。


 

 

​《企鵝鏡》佈展過程與展品成果,效果驚人、互動有趣

文章插圖

《毛茸茸鏡》(PomPom Mirror),2015,藝術品大小:121 x 121 x 45.7公分

文章插圖

作品媒材:絨毛球、馬達、影像攝影機、微處理器、電腦程式(攝影:John Berens)


《毛茸茸鏡》(PomPom Mirror)運用 928 顆黑白交錯的絨毛球,觀者在觀看時,絨毛黑影會從白色平面中浮現。絨毛球選用類似獸毛的材質,在互動過程中營造出一股詭異的生命力,鏡像照射出觀者的樣貌,讓人們的鏡中影彷彿在呼吸。




 

《毛茸茸鏡》展品互動成果

bitforms gallery 表示,Daniel Rozin 這次的紐約個展以達爾文著作《物種起源》作為理念發想,科學家強調基因隨著世代改良重現,而藝術家則以鏡子作為平台,試圖以各式各樣的材質探索、重組甚至打造人類樣貌,正如同基因重組一般。不管是《企鵝鏡》或者《毛茸茸鏡》,藝術家用獨特的幽默感,賦予科技「柔軟」的溫度,觀者能從鏡中看見自己截然不同的面——一個用各種稀奇古怪的物件組成的自己,看起來極度不真實,卻又能從互動中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除了藝術家本人選擇的素材,試想:如果「科技」本身就是組成現代人類的因子,當我們被基因改良數千萬年以後,鏡中的自己又會變成什麼模樣呢?

更多 Daniel Rozin 的鏡像互動裝置系列作品可以到藝術家個人網站欣賞
資料來源:bitforms gallery



​延伸閱讀:《拈花惹草不稀奇 來看英國設計師「種」椅子
遇見新科技 德國機器人站吧台
史上十個最不準確的科技預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 科技新報 TechNews------

科技新報 TechNews 
由多位喜好並擅長各種科技知識的朋友共同創立的「科技新報」。參與成員各有專精,網站內容涵蓋各式新科技訊息,從行動運算、醫療生技、網路,到科技產業、技術等多樣領域,期盼以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帶給所有讀者未來市場與科技生活更多的啟發與思考。網站連結:http://technews.tw/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