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二度對奧運說NO 市民:「錢要用在其他問題上」

德國漢堡市民在上周日公投,決定對奧運說不。

文章插圖

過半市民對奧運說不

上周日(30),德國漢堡市(Hamburg)針對要不要角逐 2024年奧運主辦資格進行公投,結果有 52%相當於 65萬名居民對奧運「說不」,換句話說,漢堡放棄爭取奧運主辦權,現在全球僅剩下洛杉磯、布達佩斯、羅馬和巴黎角逐主辦權。

事實上,這是德國第二次對國際賽事說不,之前角逐 2022年冬奧主辦權的慕尼黑市見到六座城市有四座放棄參選後,也跟著退出角逐行列。

議員:失去城市行銷機會

漢堡市民對奧運說不,讓不少政治人物訝異,代表漢堡的議員麥茲奈爾(Christoph Metzner)受訪時說:「我們認為(成為奧運主辦城)這件事情可以給漢堡帶來長遠的好處。我們自知漢堡無法和其他國際大城像是倫敦、巴黎、紐約相比,然而透過奧運可以將世界的鎂光燈聚集到漢堡這裡,這等於是替漢堡帶來了一場世界級的城市行銷。」

周日的公投,對國際奧委會(IOC)的意義在於,他們的威信已經越來越難取得世人的認可,《德國之聲》也指出未來可能需要一套獎勵系統給那些願意角逐主辦權的城市。

文章插圖

至於,是什麼原因讓漢堡市民對奧運說不?原因其實有很多層,除了外界推測的「巨額花費市民埋單」外,國際賽事醜聞頻傳以及看似無相關的巴黎恐攻等等都或多或少造成影響。

保守估計花掉數千億  過半費用市民埋單 

首先, 2024年奧運必須花費上百億美元,漢堡市長紹爾茨(Olaf Scholz)在 10月時曾提到奧運花費高達 126億美元(折台幣約 4,130億元),其中有 75%的費用必須由市民埋單,這筆費用經過漢堡市稅制團體小心外加保守估計後,也要 75億歐元(折台幣約 2,580億元),儘管爭取奧運的團隊一再保證他們會力求不重蹈覆轍,不犯下過去主辦奧運城容易過度開發和一再加高預算等問題,德國財政部長也跳出來表示政府準備好支持漢堡市,但種種努力仍無法消除市民的疑慮。 

文章插圖

國內還有一堆公設沒運作

回顧過去,德國的公共建設不論是政府投資還是民間承包,都有無法按期完成的狀況;例如從 2006年就開始籌建的柏林布蘭登堡機場(Berlin Brandenburg Airport)本來要在 2010年營運,但又改到 2017下半年才正式運作;原屬公共設施的紐博格林賽道(Nürburgring racetrack)因公營單位無經濟能力繼續改造,後以低價的方式轉給民營公司承包。這次角逐奧運的漢堡,當地的易北愛樂廳(Elbe Philarmonic Hall)從 2007年開始建造,原定在 2010年落成,但計畫又延後到 2017年。

過去主辦城市慘兮兮

除了自家的經濟考量外,過往舉辦奧運城市反倒被這場競賽拖垮的案例也讓人卻步,《半島電台》指出,目前深陷經濟危機的希臘,有專家談到他們一大部分的負債就是來自 2004年雅典奧運,另外即將在 2016年舉辦奧運的巴西里約,當地為了國際賽事清除貧民窟也惹人非議。

文章插圖

悲劇事件頻傳  引人重新思考

再來,時值國際社會上發生一連串引發議論和省思的事件,例如巴黎恐怖攻擊、難民湧入歐洲等等,這些都讓民眾開始思考與其把龐大的預算花在為期不到一個月的國際賽事上,倒不如把錢用在其他地方,議員麥茲奈爾說:「我們相信有許多民眾開始思考:『還是把錢用在不同的事情上吧,除了要花掉百億歐元的三周運動賽事外,我們也有其他問題待解決。』」
 
最後,國際賽事近期醜聞頻傳,例如世界盃足球賽爆出賄賂醜聞、俄國運動員多年來使用禁藥參賽以及國際田徑總會主席科伊(Sebastian Coe)也在外界質疑「利益衝突」下辭去運動品牌Nike顧問一職。這些事件讓國際賽事漸漸失去光環。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