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存活,快點學英語」 席捲亞洲的國際學校浪潮

未來機會不在國內而是國外,亞洲越來越多父母體認到這件事,希望讓國際學校變成孩子邁向菁英生活的跳板,不過台灣和新加坡等國因法規限制,本地生無法進入國際學校。

文章插圖

上海市實驗國小中,一名外籍生忍不住在升旗典禮上揉眼睛。


貴族寄宿學校進入中國
BBC、《亞洲通訊社》綜合報導,國際化浪潮正席捲亞洲,繼英國貴族學校哈羅公學、達利奇公學、莫爾文公學和威靈頓公學後,知名的寄宿女校威克姆阿貝女中(Wycombe Abbey)也要進駐中國。

數學科還是要用中國方法教
預計,這所歷史悠久的英國女校將設點在距離上海市不遠的江蘇常州,特別的是,校方將採取「中西合璧」的教學方式來運作國際學校,也就是採用英國學校的體制像是GCSE和A-levels課程教導學生,但是在數學科目上會採取中國的教育方式。
 
另外,這所國際學校不是只給當地的英國家庭或是外籍學生使用,預計校內有九成的學生都會是中國人。
 
女校校長威爾金森(Rhiannon Wilkinson)說:「我們看到了中國對英語教育有極大的需求,他們希望接受英國教育體制的同時,也想要保有中國教學方法。」
 
「他們(中國家庭)不希望西化,但希望能有機會申請西方國家的大學。」
 
工作機會在全球  跳脫死板教育
一直以來,國際學校給人的印象就是專門服務外商子女的地方,但越來越多中國家庭把國際學校當成絕佳跳板,他們希望子女先修英美國家的課程,並進一步申請外國大學,這樣在未來更有機會取得菁英工作的門票。
 
除了找工作,中國家長們瘋國際學校的另個原因,是想讓孩子逃開傳統只為了考試而活的死背硬記教育法,他們擔心這種教育體制會壓垮下一代。
 

文章插圖

上圖即是宣布要在常州落腳的寄宿女校威克姆阿貝女中。
 

文章插圖

位在倫敦南區的達利奇公學已經在中國設立國際學校。
 

文章插圖

牛津大學在常州的國際分校一景。


亞洲區2024年將有500萬國際學生
根據英國國際學校諮詢集團(ISC)的調查,目前全球約有 8,000所國際學校,學生數大約 426萬人,國際學校的增長速度又以亞洲區成長最快,就有調查指出,光是亞太區這裡,預計在 2024年前會有 7,000所國際學校進駐,教育大約 500萬名的學生。
 
國際教育在過去二十年間有顯著的轉變,以前專為外籍家庭所設的機構,現在則是為了當地的中產階層學生服務,驅策國際教育成長的動力,不外乎中產階級家長體認到傳統教育已經無法幫孩子和世界接軌。

高考不一定好 「想幫孩子存活,快點學英語」 
達利奇公學在珠海分校的校長道格拉斯(Campbell Douglas)指出,越來越多中國家長要的不只是讓孩子準備高考,他們漸漸發現,孩子為了準備國家考試反而扼殺了其他發展性。
 
一位中國家長孫滔(音譯,Tao Sun)說:「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有更多進入一流大學的機會,如果你想讓他們在未來存活、成長並成功,那麼他們需要開始學習和說英語,越快越好」。
 

文章插圖

香港一間國際學校中,孩子們正在看老師教數字。


英語成東南亞十國官方語言  各國狂推廣
回想十年前,亞洲各國的國際學校數目僅約十多間,但在國際化浪潮下,各國的國際學校數目翻漲數倍,例如日本有 233間國際學校、泰國也有超過 172間國際學校,當中有半數採取了英國學校體制運作,而軍權高壓統治多年的緬甸也有 33間國際學校,《亞洲通訊社》點出,在東南亞國協(ASEAN)組成後,各國進一步組成了東南亞國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會員國一同將英語訂為官方語言,這樣的趨勢推動了東南亞各國發展國際化教育。
 
例如力推國際化的馬來西亞,當地目前擁有 142間國際學校,政府為了推展國際教育,不只完全取消本地生不得就讀的限制,還提出優惠方案減免國際學校業者的所得稅,鼓勵他們繼續營運。

新加坡和台灣法規限制仍多
至於,經濟發展名列前茅的新加坡,因為官方規定本地生不得就讀的緣故,目前約有 83間國際學校在運作,其他東亞國家像是日本、台灣與南韓也是相同的情況,這讓國際學校必須完全仰賴所處市區的外籍移民子女。但是,新加坡政府認知到國際學校的需求將越來越大,他們表示會漸漸開放校地供國際學校租賃。


註1:東南亞國協經濟共同體,是由十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新加坡與越南等國家組成,成立時間是在 2015年12月31日。目的是要減少貿易壁壘、放寬投資限制還有促進產品、服務、資金及人才自由流通等等。
 
註2:台灣的外僑學校約十多間,在台北的目前有七所,分別是台北歐洲學校、台北市日僑學校、台北韓國學校、台北市私立道明外僑學校、台北伯大尼美國學校、恩慈美國學校及臺北復臨美國學校等。就讀外僑學校必須有外籍身分才能就讀。
 

文章插圖

上海的學生正在練習大學入學考試題。
 
 
地方政府經營名校品牌  吸引居住人潮
一片推廣國際學校教育的浪潮中,變化最大的還是中國,當地在 15年前僅擁有十幾所國際學校,時至今日學校數量已成長到 530間,共有 32.6萬名的學生受教。留學教育機構BE Education的負責人范博貞(William Vanbergen)談到中國的變化時說:「某些地方政府像是江蘇省,都清楚一件事,就是如果他們當地有一個像是威克姆阿貝女中這樣的名校存在,他們可以吸引更多人到當地居住。」
 
中國人愛名牌  英國百所學校等著進駐
儘管,目前在中國的外籍人士不到 1萬人,但中國正在成長的中產階級提供了相當大的市場,范博貞說:「中國人愛名牌(名校),相較於專研在考試成績上的本地學校,國際學校打出了相當夢幻的體育課程,那樣的課程從沒在本地學校出現過」,另外他也補充說到,目前「大約有 100所的英國學校正在尋找機會進入中國」。
 

文章插圖

上海一所幼稚園內,小朋友趴在桌上。


現在兩種好處都有:西方教育+孩子不用送出國
各國名校想進入中國市場,但也要歷經一番在地化,ISC的范博貞就說:「中國父母希望(孩子讀國際學校時)能同時享有中西學制的好處,但他們終歸還是希望孩子留在中國。」
 
也因為這樣的需求,讓進入中國的國際學校有了新面貌,他們「混和中西教育」來符合民眾願望,同時間也放眼到更大的市場,例如達利奇公學在中國和新加坡的國際分校,會同時教授英語和普通話,因為他們的學生不只來自中國,台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有人就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府在人文教育上相當堅持,他們對幼童進入國際學校有嚴格的限制,ISC的加斯克爾(Mr Gaskell)就點出:「政府不希望孩子對歷史有錯誤的解讀,他們這一點上相當小心謹慎。」
 
隨著中國市場持續成長,中國的家長將有更多選擇給下一代,達利奇公學的庫克(Mr. Cook)就指出,中國的爸媽們已經了解到未來的戰場在全球,如果他們希望孩子成功,就必須讓孩子學英語,而他們現在不用送孩子出國就可以做到這一件事。


編註:對相關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01 “Asia drives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schools
02 “ASEAN’s international school boom: How AEC is transforming the region’s education sector
 
延伸閱讀:《亞洲的歷史教科書戰爭
畢業了然後呢? 中國和印度面臨龐大「打發時間世代」
作家:學再多一樣找不到工作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