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民主」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出乎意料的公投?

澎湖博弈公投再次引起話題,開票結果出爐後,反對設立賭場的一方也以八比二大獲勝利。其實,除了台灣以外,今年許多國家都針對了重要的國家議題進行公投,但許多結果不如預期,甚至是出乎預料。究竟為什麼今年的公投會這麼多,又往往沒有照著政治人物的計畫走呢?

文章插圖

今年公投四起

紐西蘭換旗英國脫歐哥倫比亞停戰協議、匈牙利與歐盟爭論難民配額,這幾個國家在今年先後針對這些議題進行了足以改變國家政策的公投,但開票結果似乎都跟政府本來想像的不太一樣,有些甚至招來了不少批評與麻煩。

社會動盪 讓政客把問題丟給人民

著有《世界上的公投們》(Referendums Around the World)一書的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教授卡沃崔德(Matt Qvortrup)回顧歷史,指出某個時間點突然出現一大堆公投時,通常代表著社會局勢正在變動、使得政治處在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對政策決定猶疑不定的政治人物就會乾脆把問題丟給人民來選擇,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垮台時期,許多公投都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

文章插圖

時代變遷 人民想自己作主

不過現在的狀況比起說是社會局勢的動盪,不如說是越來越多人想要有自己作主的權力。

「以前人們會選出一個政黨,並且接受他們所施行的政策。但現在社會變得更個人化,人民開始認為這些政黨並不能完全代表自己,並希望有些事物能交由自己決定。」卡沃崔德說道。他也認為公投的出現彌補了人們這部分的渴望。

公投只是想要人民背書

順著這個風向,政府才會推出「交由人民自己決定」的公投,但是政府發動公投很大一部份並不是要滿足人們想自己作主的渴望。

事實上,這些政治人物早就對其中一個結果有定見,他們之所以要推公投,只是想獲得人民的背書,取得接下來推動政策的正當性,當然,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會輸。

舉例來說,今年 6月的英國脫歐公投,時任英國首相的卡麥隆(David Cameron)希望可以藉由留歐的結果讓他的政策更有力,並讓那些吵著要脫歐的政客們閉上嘴巴。對此,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講師西朗(Alexandra Cirone)便曾評論道:「公投的結果並不在於是否由人民決定,而是政治人物可以從中取得多少優勢。」

結果不如預期

然而,很顯然許多結果並不如政治人物所預期,而且比起本來要解決的政治問題,公投反而帶來更多麻煩。

文章插圖

對政黨的信任不再

針對這樣的狀況,考文垂大學教授卡沃崔德(Matt Qvortrup)認為,在 1970-1990年代,人們非常相信他們選出的政治人物所做的決定,但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對於政治抱持著懷疑與不滿。

瑞典的獨立研究機構Sören Holmberg也指出,1970年代,投票者有 90%贊成他們支持政黨所提出的各種政策,現在僅有 60%,而且該政黨執政得越久,它的公投提案可以獲得的支持率就越低。

全權交給人民像玩俄羅斯輪盤

對人民來說,公投是一個可以和政府溝通的明確工具,可以用選出來的結果對著他們說:「我並不滿意你們現在的政策,那不能代表我的意見。」

但是議題的複雜性可能讓人民沒有時間好好消化,有些事情連許多專家得花上好長一段時間才能搞清楚前因後果,人們卻只能用「要」、「不要」兩個選項來回覆這些複雜的政策問題。

哈佛大學的經濟系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便批評道:「認為民主就是把事情交給大眾決定,完全是對這個字詞的歪曲。」

這並不是民主,這是一個全國性的俄羅斯輪盤。

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 羅格夫
文章插圖

選民立場容易變動

也因為這些議題背後需要花許多時間來理解,到頭來,許多人的立場常常會隨著接收到的論述、政黨偏好、片面資訊而搖擺,而不是真正考慮過政策的利弊得失。

用意識形態操弄情緒

為了快速獲得人民的支持,政治人物會簡化公投可能帶來的影響,甚至把論述塞進特定的意識形態來博取注意。最後,許多人就不會看到這些政策帶來的真正後果,而是被這些政治人物的論述所左右,只要他們講了什麼自己想聽的話,人民就會義無反顧地把票投給那些政治人物所代表的立場。

像英國脫歐派不斷強調反移民、留歐派強力針對經濟議題,匈牙利反對陣營將支持難民陣營的人與恐怖攻擊連結,意圖煽動人們的仇恨情緒。

文章插圖

政黨偏好影響投票

對政黨的偏好也會影響人們的選擇,多倫多大學的榮譽退休教授朗杜克(Lawrence LeDuc)指出,哥倫比亞大部分支持停戰協議的區域,與 2014年總統大選投給桑多斯(Juan Manuel Santos)的區域高度重疊。因為停戰協議是哥倫比亞總統桑多斯花了四年協商出來的結果。

片面資訊綁架想法

以片面資訊來說,因為任何隻字片語都有可能左右選民的喜好,許多政客會操作未經證實的論述與煽動性言論來吸引選民的注意。

像英國脫歐公投前,脫歐派不斷強調要把每個禮拜交給歐盟的錢轉到國民健保上,卻在公投成功脫歐後的隔天就否認這種說法。

文章插圖

不是講話大聲就會贏

不過這並不代表選民總是未經思考就會投給講話比較大聲的政黨,《衛報》的編輯群以哥倫比亞公投結果為例,指出哥倫比亞人民用公投清楚地告訴政府,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這十幾年來的所作所為不會如此輕易地被原諒,政府必須要更開誠佈公的進行協調,而不是只用「會和平」這種簡化的論述來期待人民會照單全收。

匈牙利公投的投票率低,也是因為許多人感受到這次公投的荒謬,而選擇不投票。

政治人物要勇於承擔政治風險

考文垂大學教授卡沃崔德則認為,許多會影響到所有國民生計、難以翻轉的政策決定,都不該交付公投決定。這些政治人物應該要更勇敢地去做出想做的決策,並承擔這個決策所招致的後果,而不是一再地把問題丟給人民。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