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俄元首來相會 5/29這天的地球24小時

首圖故事:法國總統馬克宏(右)和俄國總統普亭(左)邊走邊說話......

文章插圖

法國─凡爾賽宮迎總統

27號這天,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右)和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左)雙雙走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內,準備待會召開共同記者會。

2015年,英籍印裔雕塑家卡普爾(Anish Kapoor)在法國凡爾賽宮展出的作品引發爭議,他稱自己放在凡爾賽宮莊嚴工整花園內的作品為「女王的陰道」。

延伸閱讀:《「女王的陰道」 法凡爾賽宮藝術惹議

文章插圖

南韓─鄰居發射飛彈

在首爾火車站,民眾看著電視新聞轉播北韓發射一枚短程彈道飛彈的消息,隨後這枚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海域引發爭議。

這幾個月來,北韓不斷表示會在金日成 105歲冥誕的「太陽節」進行飛彈測試,因而受到國際間高度矚目。北韓政府也在太陽節隔一天實踐了他們的宣言,不過根據美國與南韓官方表示,該枚飛彈在射出後馬上爆炸。

延伸閱讀:《發射後馬上爆炸 北韓飛彈測試失敗

文章插圖

日本─針對北韓發言

在北韓發射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海域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面接受記者採訪,表示當局將會採取必要措施以防不測。

其實,今年三月北韓也有發射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海域的記錄,當時曾引發東北亞區域安全危機。分析師表示,北韓瞄準美軍駐日基地試射飛彈是為了離間美日關係,然而成效不彰。

延伸閱讀:《北韓飛彈落入日本海 離間美日計畫失敗

文章插圖

德國─接待印度總理

27號這天,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專門迎接貴賓的梅塞堡宮(Meseberg Palace)接待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兩人邊走邊談話。

印度總理莫迪不只對國際關係有一手,在服裝品味上也受全球矚目。2015年,英國政治記者出了一本分析莫迪的新書,莫迪在書中提到他有天生的時尚好品味。

延伸閱讀:《印度總理莫迪:我天生就有好品味

文章插圖

英國─哀悼受害者

在曼徹斯特市中心,民眾齊聚一堂哀悼近日在爆炸案中罹難的受害者。

根據英國當局掌握的最新資訊,發生在上周一(22)晚間的曼徹斯特體育館爆炸案,共造成至少 23人死亡,64人受傷,其中不乏尚未脫離險境的傷者。這起爆炸案造成的死傷人數也是繼 2005年7月7日倫敦爆炸案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讓英國當局宣布將全國受恐攻威脅程度調高到「危急」等級。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則警告全國民眾,他們相信另一場攻擊可能「近在眼前」。

延伸閱讀:《英國曼城爆炸案後 首相警告:另一場攻擊「近在眼前」

文章插圖

阿根廷─經典老車

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台法國雪鐵龍 1980年代經典款轎車停在路旁。

想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第一個浮現在你腦海裡的是什麼呢?是足球、探戈、還是到處都有的書店?《美聯社》記者特地走訪當地,揭開布宜諾斯艾利斯身為世界書店之都的神秘面紗。

延伸閱讀:《世界書店之都 布宜諾斯艾利斯

文章插圖

瑞士─經典老車變玩具車

在瑞士中部盧森(Luzern)的經典車展上,一輛輛經典車模型一字排開,令人目不暇給。

2013年,蘇格蘭的市區出現了百輛老爺車,這不是什麼年度車展,而是一群準備遠征摩納哥的車手,因為年度「蒙地卡羅經典老爺車公路賽」又來囉!一輛輛五顏六色的經典老爺車,全一字排開在蘇格蘭市區街道上,這些擁有經典車款的車主們,除了互相交流收藏心得外,最重要的是,他們即將要開上長達 2,000英里的公路賽!

延伸閱讀:《車迷們注意! 蘇格蘭老爺車集合準備遠征摩納哥

文章插圖

墨西哥─愛情萬歲!

一對同志伴侶在同志婚姻展覽上忘我熱吻。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2009年12月21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市議會以 39票贊成、20票反對通過同性婚姻法案及允許同性婚姻配偶領養孩子。2010年3月4日,同性婚姻法案正式生效,墨西哥城成為首個承認同性婚姻的拉美城市。

今年五月,台灣大法官會議宣布民法中禁止同性結婚的規範違憲,此解釋被視為台灣推動婚姻平權重要的一步,也讓台灣很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個推動同性婚姻的國家。

延伸閱讀:《禁止同性婚宣告違憲 台灣婚姻平權邁出重要一步

文章插圖

沙烏地阿拉伯─閱讀《古蘭經》

在齋戒月(Ramadan)時期,一名穆斯林虔誠地研讀《古蘭經》。

大家有沒有發現台灣的伊斯蘭教徒不多,大都是從伊斯蘭教國家移民而來呢?現在,在台灣的教徒很擔心優良的伊斯蘭傳統將隨著信仰人數的下降而消失在台灣。

延伸閱讀:《台灣伊斯蘭教 面臨消失危機

文章插圖

德國─雪崩一年之後

去年,德國中南部的布羅因斯巴赫(Braunsbach)遭到雪崩和泥流襲擊,淒慘景象眾人仍歷歷在目,經過一年的重建後,現在當地已經恢復往日的活力與生機。

每當國際上有重大事件發生,我們多半在接下來幾天內也會不斷接收到與事件相關的所有報導,舉凡發生原因、目擊者說法、再到各種「據說」,我們的世界在媒體與大眾回應的交互作用下,把焦點都圍繞在特定的事件和國家上打轉,也因此忘記了世界上還有其他角落同樣發生急難需要關注。

2015年,有記者以及作家就認為媒體會針對單一事件大幅報導不只是因為資源擠壓,更是世人的「冷漠」所致。

延伸閱讀:《媒體決定你怎麼看災難


編註:地球 24小時讓你迅速掌握世界大小事。意猶未盡的朋友,歡迎點選左欄的「地球 24小時」看更多!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