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卻失去民心 黎巴嫩軍隊奪回的黎波里
在中東的黎巴嫩,當地的第二大城的黎波里(Tripoli)的露天市場布滿了玻璃碎片,新鮮的彈孔在老房子和清真寺的塔上開了一個個的洞。軍人站在城裡的每個街角,還有坦克車守在崗位上,這些都是黎波里在過去4天曾經發生戰爭的證明。

黎巴嫩居民經過一輛因為戰爭被毀的車子。黎巴嫩軍隊和伊斯蘭武裝分子在日前爆發衝突。
黎巴嫩v.s.伊斯蘭國
《獨立報》28號報導,經過4天的衝突,黎巴嫩軍隊在27號時重新控制了的黎波里城。根據軍方的說法,他們對抗的敵人是恐怖份子,由恐怖組織努斯拉陣線(Jabhat al-Nusra)和伊斯蘭國的臥底成員組成。
據估計,大約有42人死於衝突,其中有8位死者是軍人,22位是武裝分子,160多人遭到逮捕,黎巴嫩政府現在仍在追捕其他的嫌疑犯。
替伊斯蘭國報仇
這場戰爭之所以會爆發,是因為黎巴嫩部隊逮捕了一名據說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成員米卡提(Ahmad Mikati)。米卡提在被捕之後,就坦承他正在替武裝分子建造安全區。米卡提也打算要升起「伊斯蘭國」的旗子,向伊斯蘭國的領導人宣布效忠。
在米卡提被捕後,武裝分子就在24號時攻擊在露天市場巡邏的軍人,做為報復。這群武裝分子主要是努斯拉陣線分支的團體,由兩個年輕人奧瑪(Osama Omar)和瑪勞(Shadi Mawlawi)領導。
黎巴嫩政府軍發誓除非「排除所有的恐怖份子」,不然他們是不會撤退的。軍方在27號時攻佔武裝分子奧瑪和瑪勞的總部,並宣布重新拿回的黎波里,現在當地的一座清真寺已經重新恢復運作。





我們都是伊斯蘭國
即使根本沒有管道接觸伊斯蘭組織,當地的年輕人還是渴望可以拿起武器替組織戰鬥。24歲的阿里(Ali)現在在餐廳裡工作,他在前幾天和黎巴嫩軍隊作戰,夢想有一個完全的伊斯蘭哈里發王國,阿里:
「我們都是努斯拉陣線,我們都是伊斯蘭國。」「他們是唯一會保護我們的人。」
歐洲人也想加入伊斯蘭國
其實,想加入伊斯蘭國的不只是黎巴嫩的年輕人,歐洲各國的青年也都紛紛飛到中東地區加入伊斯蘭國。
之前全球中央就有報導過,參加聖戰的歐洲年輕人多數出身穆斯林家庭,這些人多半是移民第二代,從小接受西方教育薰陶,想要融入當地社會,也想保有自己的文化與身分認同,卻感到在政治、經濟與社會遭受歧視,轉而透過宗教尋求慰藉,越陷越深。這裡頭不乏在學成績優異的高材生,但因為常被視為「怪胎」,感受不到成就感,毅然決然放棄美好前程,尋求創造偉大的穆斯林未來世界。
黎巴嫩第2次爆衝突
的黎波里的衝突是這3個月以來,伊斯蘭武裝分子第2次想在黎巴嫩建立據點。8月的時候,黎巴嫩軍隊也和努斯拉陣線、伊斯蘭國的戰士們在亞索鎮(Arsal)打了5天的仗,武裝分子最後逃到山區附近的村莊,帶走了30名黎巴嫩軍人及警察做為人質。

上圖紅色標籤是黎巴嫩的的黎波里城,紫色標籤是亞索鎮。的黎波里是黎巴嫩第2大城;亞索鎮則是個黎巴嫩小城鎮,靠近黎巴嫩和敘利亞的邊界地區。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Islamic State: Battle of Tripoli is won but hearts and minds are lost"
延伸閱讀:《8個震驚世界的伊斯蘭武裝組織》
《自殺炸彈客在想甚麼?》
《與恐怖份子溝通 16歲瑪拉拉心繫教育和平》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