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如死兩年半 部分奈國遭綁女校生終於回家
2014年,奈及利亞有兩百多名女校生遭博科聖地綁架震驚國際,儘管不久後有 57名女孩成功逃出,1名女孩在今年 5月被找到,但仍有 218名女學生下落不明。將近兩年半的時間,事情終於在最近出現一絲曙光。

圖拍攝於 2014年5月,當時許多民眾拿著蠟燭上街示威,希望被綁女學生能獲釋。
路透社
周四當晚,奈國副總統奧辛巴喬(Yemi Osinbajo,右上穿著灰色衣服的男子)也到現場探望被釋放的女孩們。
路透社
現在,他們也開心地將人數更改成 197人。
路透社與恐怖組織交換人質?
奈國國防部表示他們以 4名博科聖地的成員作為釋放女孩的交換條件,《美聯社》也引述地方報導,認為博科聖地願意放人,肯定與人質交換脫不了關係。但資訊部否認這種說法,指出沒有任何博科聖地的成員在這次的談判過程中被釋放。
《半島電台》懷疑官方說法
《半島電台》的記者伊卓斯(Ahmed Idris)沿用今年 8月博科聖地釋出的影片,指出他們當時要求政府答應換囚並停止空襲,否則再也別想看到女學生活著回家。認為這次的協調不可能沒有交換人質。

一名成功從博科聖地逃回的女孩,正在一一向政府指認同學們的身份。
路透社
2014年,傳出奈國女學生遭綁架之後,世界各地都出現了聲援活動。圖中是一間菲律賓的女性天主教學校,她們帶起這些女孩的面具,表達與這些女孩站在一起。
路透社博科聖地讓奈國政府好頭大
活躍在奈及利亞的博科聖地一直是令奈國頭痛的恐怖組織,崛起至今的 7年來,已經有數千名平民遭到殺害,超過 200萬人流離失所,他們所佔領的北方也讓數百萬名居民面臨營養不良的問題,援助工作者擔心當地會面臨嚴重的人道救援危機。
綁架事件層出不窮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AI),光是 2014年便有 2,000名男女被綁架,被綁架的人被當作性奴、軍人,甚至是自殺炸彈客。
當年在女學生遭到綁架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F)的曼紐爾(Manuel Fontaine)曾擔憂地說,博科聖地這樣的綁架事件「不過是奈及利亞各地層出不窮綁架案的縮影」。

圖是今年 9月,博科聖地前頭目謝考(Abubakar Shekau)的錄像在社群媒體上傳播,他的領導人位子在 8月被伊斯蘭國(IS)指派的新領導人巴納維(Abu Musab al-Barnawi)取代。
路透社小補充:博科聖地(Boko Haram)是什麼樣的組織?
博科聖地Boko Haram在中文裡的意思是「禁止西方教育」。他們成立於 2002年,組織的終極目標是將奈及利亞變為一個完全的伊斯蘭國家,在現代國家落實中古時期的伊斯蘭法律(sharia law)。
由於這個目標,博科聖地認為學校是想要用西方課程洗腦學生,因而將學生視為攻擊目標,接連用子彈、炸彈攻擊學校。2013年時,博科聖地血腥屠殺學生,當時他們先將學生捆綁並射殺,也放火燒毀學校。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調查,2013-2014兩年間,博科聖地已經殺害了 314名學生、 196名教師,約有 300間學校被他們摧毀。
2015年3月,博科聖地突然宣示效忠伊斯蘭國,當時外界猜測可能跟博科聖地勢力大不如前有關。同年 12月底,奈國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聲稱他們「技術上消滅」了博科聖地,但環繞奈國的恐怖攻擊不減反增,讓民眾懷疑這種聲稱只是空談。

在奈國政府攻入博科聖地後,軍方也開始發放物資給民眾。圖中人們正在排隊領取水源。
路透社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