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需不需要付費?AI期刊未出版先轟動

最近,《自然》表示他們將在明年推出AI專門期刊。然而這本期刊還沒上市,就有超過 3,000名相關學者出面抵制。

文章插圖

《自然》預定明年發新刊

隨著研究領域越來越廣泛,現在有越來越多種針對各個專門領域的學術期刊上市。前陣子,自然出版集團(Nature Publishing Group)表示,他們計畫要從明年 1月起發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學術期刊《自然人工智慧》(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自然出版集團表示,這本新期刊將由前《自然》物理領域編輯擔任主編,內容將會蒐集人工智慧領域最棒的研究成果,內容還會加入關於AI、機器學習和機器人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

AI期刊未出版先轟動

然而,雖然這本期刊還沒有正式出版,自然出版集團也還沒有對外公告《自然人工智慧》的售價為何,但目前已經有超過 3,000名資訊工程、AI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者連署抵制這本期刊,原因就在於它要花錢買。

這份連署書上寫道,他們認為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領域上,最先進的研究一直都是免費、對外開放給所有人的。

文章插圖

「學術期刊應該要滿足知識界的需求」

他們在連署書上引述了 2001年《機器學習期刊》(Machine Learning Journal)的編輯委員會集體請辭的話:「……學術期刊應該要滿足知識界的需求,特別是要讓所有人──不分國界──都能夠立即取得這些能協助當代科技的學術文章。」

當年因為《機器學習期刊》編輯群請辭,而促成現在的免費、任何人都能點閱的平台《機器學習研究雜誌》(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JMLR)。

有了《機器學習研究雜誌》作為AI領域開放式學術交流平台的先驅,其他的機器學習期刊也都是免費、開放的形式。

連署,絕不幫忙新期刊

連署書上接著寫到:「有鑑於此,最近自然出版集團宣布他們將出版封閉式的學術期刊《自然人工智慧》,以下列出的研究人員在此聲明,他們將不會在這本新期刊上發表文章,或參與審閱、編輯該期刊。」

「我們認為,在機器學習研究領域的未來,封閉式或提供稿費的出版品是沒有用的。我們也認為,如果將這本新期刊當作機器學習社群集大成之地,這就是一種退步。反之,我們歡迎各種關於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零成本、開放式的學術期刊或研討會。」

文章插圖

花錢是一個門檻

美國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的電腦科學家德特里奇(Thomas Dietterich)表示,他上個月就已經參與這項連署。他表示自己抵制《自然人工智慧》的原因是,他認為花錢會提高研究資源匱乏的科學家接觸這個研究領域的門檻。

AI研究領域變動快  出版業跟不上

德特里奇認為,AI的研究領域相對於傳統出版業來說變動太快。他進一步解釋道,AI領域雖然能帶來巨大利益,但也有潛在巨大損害,所以AI比起傳統出版業更適合全面對外開放,才能即時做出修正。

他也說到當年第一期的《機器學習期刊》因為訂閱費太高,出版商對於作者又沒有提供像校稿、文字編輯等服務,因此才會有不少編輯選擇離開。

AI領域不會有損失

德特里奇表示,AI研究領域不會在《自然》上發表文章,所以他們抵制《自然》旗下的《自然人工智慧》也不會有所損失。

他更質疑,自然出版集團是在利用他們在自然科學領域的聲譽,繼續在其他熱門的研究領域賺錢。

文章插圖

大家繳了稅金,就不需再付錢

雪菲爾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的電腦科學家勞倫斯(Neil Lawrence)也認為,AI研究領域已經在網路上建立起自己一套免費、開放式的資訊交換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免費尋找自己需要的資訊,作者想投稿也不需要付費。

他認為AI研究領域用的是民眾的稅金,大家已經繳稅了,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就不應該再向大眾收費。

學術期刊就像名牌一樣

勞倫斯也說到,學術期刊就像名牌一樣,當研究員想提升自己的學術地位時,在「名牌期刊」上投稿成功就有很大的幫助。

他以手錶當作比喻,如果《自然》是學術期刊界的勞力士,在《自然》上投稿的研究員就像鐘錶師傅。《自然》需要仰賴學者提供內容,就像勞力士需要鐘錶師傅設計出新款手錶。

品牌名聲不好

勞倫斯強調,《自然》只是分銷的代理商,在AI研究領域裡面有很多人將《自然》這個品牌視為學術界糟糕的代名詞,所以大家才會聯合起來抵制《自然人工智慧》上市。

AI enthusiasts and practitioners are signing a petition against a newly launched AI online journal called Nature Machine...

Steffi S 發佈於 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貼文中的圖片,即為自然出版集團將在明年推出的《自然人工智慧》的宣傳照。

外界仍有訂閱需求

作為回應,《自然人工智慧》的發言人表示,AI研究領域開放式的資料庫約有 20年歷史,但仍舊只佔全球學術研究的一小部分,這意味著依舊存在著不少訂閱需求。

開放式資料庫外行人不容易上手

他們認為,開放式資源系統在實行上過於複雜,對於多數人來說並不容易上手。再者,一本學術期刊的出版背後需要大量的編輯團隊,才能夠提供高品質的作者服務。

他們強調,要確保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寫作,最公平的方式就是要讓這些成本交由訂閱者負擔,這是免費、開放式的平台所不及的。

可以順便投稿在其他子品牌

《自然人工智慧》的發言人還說到,自然出版集團將會提供作者群更多福利,像是讓他們的文章也可以出版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或《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

文章插圖

維護品管需要花錢

線上論文預印本資料庫網站(編註)arXiv創辦人兼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物理學家金斯巴格(Paul Ginsparg)則說,他對於付費訂閱沒有意見。

他認為這次參與連署的學者對於免費期刊可能帶著不切實際的期望,「系統化的品質管理勞力密集度高,而且這需要花錢」。

線上平台需要人工審稿

以arXiv網站的作業方式為例,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當中,作者只要先將論文上傳至arXiv網站,經過其他同領域的學者審查。審查員只會留下評論,並判定接受或拒絕這篇論文,確定沒有問題就能夠出版。

編註:論文發表之前,交由同行審查的線上平台。


延伸閱讀:《魔鬼終結者成真?科學家連署反人工智慧軍武
為什麼人工智慧助理都是女聲?
「心理上的恐怖谷」 有感情的AI讓人不舒服

參考資料:
01 Why thousands of AI researchers are boycotting the new Nature journal
02 Why Thousands of Researchers Are Boycotting Nature’s Upcoming AI Journal
03 Why 3,000 researchers are boycotting a new science journal
04 Why are AI researchers boycotting a new Nature journal—and shunning others?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