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023/7/11 地球一瞬 arrow_forward

背著烏克蘭學生返家 台藝術家藉虛擬分身助流亡學子與家人團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林育立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烏克蘭學生麥克斯因戰火飄洋過海到台灣藝術家陶亞倫帶著他的虛擬分身到烏克蘭,協助他返鄉與家人團聚。這件行動藝術創作將在雅典等地的數位藝術節展出。

麥克斯(Maksym Fyk)現年21歲,因為還沒準備好上戰場,只好遠離家園,因緣際會申請到中央研究院獎學金,到台灣進修一年多。

麥克斯在台灣思鄉心切,陶亞倫在獲得他家人的信任後,身上背著「行動虛擬分身機器」,6月到他位於利維夫(Lviv)的家,讓他與媽媽、妹妹、外婆團聚,還到墓地悼念過世的爺爺,看看想念的足球場,完成充滿人文關懷的行動藝術。

目前在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任教的陶亞倫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這件作品發想是用虛擬分身探討身體和邊界政治,以及有沒有可能拉近冷冰冰的科技與人的距離。

沒想到申請簽證時遇到重重阻礙,陶亞倫差點放棄,而且進入戰區過程驚險,街上荷槍的軍人帶給他很大的心理壓力,一路上發生許多出乎意料的事。

陶亞倫在烏克蘭街頭背著麥克斯的虛擬分身,自認是透明的載體「背著他回家」,冥冥中覺得麥克斯像是神明,指引他穿過邊界與去墓園悼念親人。

隨行的策展人王俊琪說,家人與麥克斯分身交談的過程十分感人,還留他們一起午餐,不過媽媽對沒有抱到孩子、也沒有聞到他身體的味道還是感到遺憾。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政府禁止18至60歲男子出境,許多不願當兵的烏克蘭男子因此流亡世界各地,陶亞倫用「盲流計畫」稱呼這個行動藝術計畫,凸顯戰爭難民議題。

這件行動藝術創作將以裝置、文件、影片的形式,受邀在今年的雅典數位藝術節(Athens Digital Arts Festival)、馬德里現代數位科技影音藝術節(MADATAC)、波蘭波茲南調解雙年展(Mediations Biennale Poznań)等地展出。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

arrow_forward

文章功能

bookmark_border
more_v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