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歡慶完工,年年砍掉重練:秘魯全手工繩橋

用現代評價政府的眼光來看,這座橋簡直不及格,不僅要花費大量人力手工建造,使用年限還只有一年。即便如此,所有參與搭建繩橋的人仍然以這座舉世無雙的橋為傲。

文章插圖

三天完工,明年重建

在秘魯安地斯山脈的阿普里馬克河(Apurimac river),懸掛著一座由草繩搭建出的繩橋,不僅是古印加人智慧的結晶,也是部落之間合作的產物,更是秘魯原住民努力保留傳統文化的成果。

至今,這座年年打掉年年重建的繩橋,依然保有它最重要的特色:全手工搭建。

印加帝國,比西班牙更早統治南美洲的帝國

在 15世紀時,由印加人建立的印加帝國是當時南美洲最大的帝國,武力和商業都非常發達,國土範圍橫跨當代的秘魯、智利、阿根廷等國家。

帝國強盛的關鍵:造橋技術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長期研究繩橋的專家奧森多夫(John Ochsendorf)認為,印加帝國大約於 13世紀,在帝國崛起之初成功掌握繩橋技術。這項技術不僅幫助商人能在崎嶇的地形中自由通行,印加帝國的軍隊也能快速通過深不見底的峽谷和湍急的河流,幫助帝國的領土迅速擴張。

文章插圖

超越西班牙人的造橋技術

據說,當時西班牙人展開征服南美洲之旅時,站在印加帝國的繩橋前驚訝地說不出話,有些人甚至得四肢並用,才能勉強爬過繩橋。

美國繩橋專家奧森多夫表示:「用重量很輕的材料本身的張力,打造足以橫跨山谷的橋樑,這對西班牙人來說就像是新科技一樣。」

繩橋加速西班牙人入侵速度

然而,在西班牙人發現繩橋可以輕易地承受馬匹、大炮的重量後,繩橋反而成為加速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國的工具。

但這並沒有減損繩橋的價值,於 2015年主辦史密森尼民俗節(Smithsonian's Folklife Festival)的行政統籌瓦倫希亞(Roger Valencia)說道:「安地斯地區最了不起的成就,就是能在彼此之間互通有無。」

「還有什麼比建一座橋,更能成為思想、文化、生活風格彼此共榮共存的象徵呢?」

文章插圖

一起來造橋!

根據奧森多夫的推測,印加帝國曾一度擁有 200座左右的繩橋,但時至今日,每年固定重建的只剩下懸於阿普里馬克河之上的繩橋,又被稱為Q'eswachaka。

每年 6月,鄰近的 4個部落就會再度碰頭,準備重建Q'eswachaka。去年蓋好的舊橋則會直接砍斷,落入山谷底下的河流中,草繩編製的繩橋最終會腐爛,不至於汙染環境。

等等,造橋很重要,但祈福不能少

在挽起袖子開工前,得先等祭司為所有工作人員祈福才行。

一般來說,祭司會將古柯葉和大羊駝的胚胎獻給眾多山神和萬物之母地球,以求建造過程中不會有意外發生。

文章插圖

女生編繩,男生造橋

在建造過程中,主要由女性負責編製草繩,男性負責將編好的草繩合成股,最後綁成橫跨山谷的繩橋。

繩橋的原料是一種當地人稱為qoya ichu的硬草,在收割後,還必須用石頭敲打、用水浸泡,才能搓揉成為一條條的細繩。

文章插圖

6條粗繩,搭出一座橋

一座繩橋由 6條粗繩組成,每條粗繩由 3股中型的繩索組成,總共包含約 120條細繩。6條粗繩當中,其中 4條將成為橋面,另外 2條將成為左右扶手。

根據繩橋專家奧森多夫的研究,完工後的繩橋最高可以承受將近 2公噸的重量。

文章插圖

三天完工

如果沒有太多延誤,4個部落大約只需要三天,就能重建一座繩橋。經過第一天編繩、第二天拉緊、固定 6條橋樑的主要繩索後,第三天將由不怕高的男性出場,搭建繩橋的「欄杆」。

文章插圖

第四天慶祝!

到了第四天,4個部落會再度相聚,一起舉辦充滿食物和音樂的慶典,新橋也將正式啟用,直到被明年興建的新橋取代為止。

文章插圖

沒有繩橋,就沒有我們

來自秘魯的繩橋大師阿里薩帕納(Victoriano Arisapana)表示,秘魯的原住民從印加帝國時期就開始建造繩橋,已經成為他們根深柢固的回憶之一。他說:「如果我們停止傳承建造繩橋的技術,就好像我們死去一樣,我們將一無所有。」

「因此,我們絕不能讓繩橋消失。」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