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歡慶完工,年年砍掉重練:秘魯全手工繩橋
用現代評價政府的眼光來看,這座橋簡直不及格,不僅要花費大量人力手工建造,使用年限還只有一年。即便如此,所有參與搭建繩橋的人仍然以這座舉世無雙的橋為傲。

在秘魯安地斯山脈的深山裡,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文化遺產:印加繩橋。
路透社/達志影像三天完工,明年重建
在秘魯安地斯山脈的阿普里馬克河(Apurimac river),懸掛著一座由草繩搭建出的繩橋,不僅是古印加人智慧的結晶,也是部落之間合作的產物,更是秘魯原住民努力保留傳統文化的成果。
至今,這座年年打掉年年重建的繩橋,依然保有它最重要的特色:全手工搭建。
印加帝國,比西班牙更早統治南美洲的帝國
在 15世紀時,由印加人建立的印加帝國是當時南美洲最大的帝國,武力和商業都非常發達,國土範圍橫跨當代的秘魯、智利、阿根廷等國家。
帝國強盛的關鍵:造橋技術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長期研究繩橋的專家奧森多夫(John Ochsendorf)認為,印加帝國大約於 13世紀,在帝國崛起之初成功掌握繩橋技術。這項技術不僅幫助商人能在崎嶇的地形中自由通行,印加帝國的軍隊也能快速通過深不見底的峽谷和湍急的河流,幫助帝國的領土迅速擴張。

鑽研繩橋的奧森多夫指出,對當時入侵南美洲的西班牙人來說,印加帝國的造橋技術是一項前所未聞的新科技。
路透社/達志影像超越西班牙人的造橋技術
據說,當時西班牙人展開征服南美洲之旅時,站在印加帝國的繩橋前驚訝地說不出話,有些人甚至得四肢並用,才能勉強爬過繩橋。
美國繩橋專家奧森多夫表示:「用重量很輕的材料本身的張力,打造足以橫跨山谷的橋樑,這對西班牙人來說就像是新科技一樣。」
繩橋加速西班牙人入侵速度
然而,在西班牙人發現繩橋可以輕易地承受馬匹、大炮的重量後,繩橋反而成為加速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國的工具。
但這並沒有減損繩橋的價值,於 2015年主辦史密森尼民俗節(Smithsonian's Folklife Festival)的行政統籌瓦倫希亞(Roger Valencia)說道:「安地斯地區最了不起的成就,就是能在彼此之間互通有無。」
「還有什麼比建一座橋,更能成為思想、文化、生活風格彼此共榮共存的象徵呢?」

搭建繩橋活動大約始於每年 6月,繩橋的原料就是這名婦女揹在背上,一種當地人稱為qoya ichu的硬草。
路透社/達志影像
圖中婦女們編織的草束就是繩橋的起點,婦女們編織出的細繩會再合成粗繩,最終成為繩橋。
路透社/達志影像
婦女們編織好的細繩,會交由男人們一同集結成一條粗繩。
路透社/達志影像
6條最粗的繩索固定後,最後一天會由不怕高的男人們走上剛搭好的繩橋,一一綁上繩橋的「欄杆」。
路透社/達志影像
繩橋完工後,第四天所有村落會一同舉辦一場慶典,慶祝繩橋正式完工。
路透社/達志影像
繩橋完工後,幾名男子走上繩橋,確保繩橋安全無虞。
路透社/達志影像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