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保證最低收購價」?印度農民上街反農業改革
經過兩個多月沒有結果的示威後,印度的農民們帶齊糧食、衣物,組成一支長長的示威隊伍往首都新德里前進,準備與印度政府力推的農業改革方案展開長期抗戰。

最近,大批印度農民們聚集起來,有人開著曳引機、騎著機車,甚至是步行,一同朝印度首都新德里前進。
路透社/達志影像前進新德里
最近,印度北部德里外圍,來自周遭各省的大批農民們組成一支遊行隊伍,他們有的人開著曳引機、騎著摩托車,甚至是步行,一同朝著印度首都新德里前進。
這些農民們的首要目標是反對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推行的農業改革。農民們擔心這項農業改革無力改善他們的生計,反而會讓他們原本就很艱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餵飽印度的人
「我們也想遵守COVID-19(武漢肺炎)防疫措施,但是我們沒有選擇,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農民組織領袖辛格(Mukut Singh)說道。「當印度舉國封鎖的時候,我們農民仍在田裡勞作,提供印度糧食、牛奶和蔬菜。」
「可是現在,印度政府卻要在COVID-19(武漢肺炎)期間推行農業改革,讓我們的生計面臨風險。」
從地方到中央
其實,這已經不是農民們第一次為了反對農業改革政策而發起抗爭。早在今年 9月,政府的農業改革成功闖關國會後,農民們就曾在各自的家鄉發起抗議,只是成效實在不佳,這才聯合起來,一同發起「前進德里」(Dilli Chalo)的抗議活動。

在現行的制度下,印度農民收成後,必須要到政府設立的農產品市場委員會,才能順利把自己的農產品給賣出去。
路透社/達志影像農產品只能賣政府
莫迪農業改革政策的核心,是要廢除現行的「保證最低收購價制度」。按照現行制度,政府會訂定特定幾種農作物的最低收購價格,像是小麥、稻米等,等到收成後,農民們得將收成拿去政府設立的農產品市場委員會(Agricultural Produce Market Committee)買賣,而只有少數廠商才有資格到此來收購農產品。
賣給誰、賣多少自己決定
根據莫迪的政策,未來農民們不再需要到農產品市場委員會中出售農產品,可以自己決定農產品的銷售對象、價格,也有機會將農產品轉賣往印度的其他地區。
事實上,近年來保證最低收購價制度已經有所改變,不少邦早就允許農民可以把農產品賣給官方核准之外的買家,因此這項農業改革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制定全國統一的法規,讓農民們有一個全國性的法規框架可以遵守。

對莫迪而言,這項農業改革不只能提高農民們的收入,還能吸引民間的資金一起來投資印度農業。
美聯社/達志影像
農業是印度最多人從事的行業,國內有 40%的人都是以耕種為生。
美聯社/達志影像
《半島電視台》的記者指出,其實人們都知道印度的農業需要改革,只是這波改革涉及的範圍深遠,風險也大,才會引發農民們的反彈。
歐新社/達志影像
目前看起來,這場抗爭應該沒有短期內結束的趨勢,不少農民都帶上糧食、衣物,準備和政府長期抗戰。
歐新社/達志影像改善經濟表現的強心針
對莫迪而言,這項農業改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就是成為印度今年疲軟經濟表現的強心針,畢竟根據上周印度官方公布的數據,印度在今年 3-9月期間,GDP已經重挫 15.7%,經濟學家認為,這可能會造成數百萬人的生活重新落回貧窮線以下。
只要這項農業改革順利上路,並維持夠久的時間讓自由市場能發揮功能,莫迪相信這項改革就能讓印度的農民們從中獲益。
周四展開談判
從目前的情勢來看,這場抗爭應該沒有在短期內結束的趨勢,不少外媒都發現,很多上街的農民紛紛準備了充足的糧食、禦寒的衣物,準備要與政府長期抗戰。
好消息是,政府目前已經同意與農民們談判,預計將於周四(3)召開會議,就農民們的「每個問題、每個需求」展開商議。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