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保證最低收購價」?印度農民上街反農業改革

經過兩個多月沒有結果的示威後,印度的農民們帶齊糧食、衣物,組成一支長長的示威隊伍往首都新德里前進,準備與印度政府力推的農業改革方案展開長期抗戰。

文章插圖

前進新德里

最近,印度北部德里外圍,來自周遭各省的大批農民們組成一支遊行隊伍,他們有的人開著曳引機、騎著摩托車,甚至是步行,一同朝著印度首都新德里前進。

這些農民們的首要目標是反對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推行的農業改革。農民們擔心這項農業改革無力改善他們的生計,反而會讓他們原本就很艱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餵飽印度的人

「我們也想遵守COVID-19(武漢肺炎)防疫措施,但是我們沒有選擇,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農民組織領袖辛格(Mukut Singh)說道。「當印度舉國封鎖的時候,我們農民仍在田裡勞作,提供印度糧食、牛奶和蔬菜。」

「可是現在,印度政府卻要在COVID-19(武漢肺炎)期間推行農業改革,讓我們的生計面臨風險。」

從地方到中央

其實,這已經不是農民們第一次為了反對農業改革政策而發起抗爭。早在今年 9月,政府的農業改革成功闖關國會後,農民們就曾在各自的家鄉發起抗議,只是成效實在不佳,這才聯合起來,一同發起「前進德里」(Dilli Chalo)的抗議活動。

文章插圖

農產品只能賣政府

莫迪農業改革政策的核心,是要廢除現行的「保證最低收購價制度」。按照現行制度,政府會訂定特定幾種農作物的最低收購價格,像是小麥、稻米等,等到收成後,農民們得將收成拿去政府設立的農產品市場委員會(Agricultural Produce Market Committee)買賣,而只有少數廠商才有資格到此來收購農產品。

賣給誰、賣多少自己決定

根據莫迪的政策,未來農民們不再需要到農產品市場委員會中出售農產品,可以自己決定農產品的銷售對象、價格,也有機會將農產品轉賣往印度的其他地區。

事實上,近年來保證最低收購價制度已經有所改變,不少邦早就允許農民可以把農產品賣給官方核准之外的買家,因此這項農業改革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制定全國統一的法規,讓農民們有一個全國性的法規框架可以遵守。

文章插圖

開放市場對農民有益無害

莫迪認為,採取開放市場競爭對農民有益無害,一方面能提高農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能讓農民們獲得更多機會,他說:「農民們能從一個更大、更全面的市場中獲益,這也可以讓印度加入全球市場。」

增加民間對農業部門投資

在改善農民生計之餘,莫迪也相信這項農業改革能增加印度民間對農業部門的投資,加速整體產業的轉型,趕上國內的其他產業。

文章插圖

印度最多人從事的行業:農夫

在印度,農業是從業人口最多的產業,國內有超過 40%的人口都是從事農業,但是農業的整體產值卻沒有想像中高,部分原因在印度的農民大部分都是收入微薄的小農,不少人身上還背有債務,而這也是農民們對農業改革抱持疑慮的原因。

小農夫 VS 大公司

農民們認為,莫迪推行的農業改革雖然讓農民可以把作物賣往供不應求、價格更好的地方;相對的,農民們也得面對市場上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低於現行的最低收購價的情形。

此外,各地的農夫們也擔心,農業改革會幫助大公司聯手壓低價格,進一步壓縮農民的收入。

文章插圖

其實人民不反對改革

然而,《半島電視台》的記者波拉南(Elizabeth Puranam)指出,人們並非完全反對「農業改革」這件事,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印度的農業確實需要一些改變,只不過對農民而言,印度政府推出的農業改革措施風險實在太大。

農業改革上路之後會怎樣?

來自旁遮普邦的小麥農夫辛格(Satnam Singh)表示:「主要的問題是,農業改革實際上路後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我總覺得不會有私人資金願意投資在我們這種小農身上。」

「這場戰爭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權益而打,除非政府撤回這項黑法,否則我們不會退卻。」

文章插圖

改善經濟表現的強心針

對莫迪而言,這項農業改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就是成為印度今年疲軟經濟表現的強心針,畢竟根據上周印度官方公布的數據,印度在今年 3-9月期間,GDP已經重挫 15.7%,經濟學家認為,這可能會造成數百萬人的生活重新落回貧窮線以下。

只要這項農業改革順利上路,並維持夠久的時間讓自由市場能發揮功能,莫迪相信這項改革就能讓印度的農民們從中獲益。

周四展開談判

從目前的情勢來看,這場抗爭應該沒有在短期內結束的趨勢,不少外媒都發現,很多上街的農民紛紛準備了充足的糧食、禦寒的衣物,準備要與政府長期抗戰。

好消息是,政府目前已經同意與農民們談判,預計將於周四(3)召開會議,就農民們的「每個問題、每個需求」展開商議。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