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伊斯蘭國聖戰士 路透社揭開他們的內心世界
隨著去年 10月,伊拉克聯軍進軍伊斯蘭國重要據點摩蘇爾城,《路透社》也前往訪問被逮捕的伊斯蘭國聖戰士,讓大眾更了解他們。

圖為被關進監獄的伊斯蘭國分子侯賽因,他加入恐怖組織已經將近 8年。
路透社
侯賽因被關在單人的禁閉室內,裡頭僅有棉被和裝食物的塑膠容器。刻在左側內部牆壁的是《可蘭經》經文。
路透社
《路透社》記者透過伊拉克軍方,在伊斯蘭國棄置的辦公室內找到一本規範市民生活的小冊子。
路透社奪取大量領土的恐怖組織
伊斯蘭國(IS)是繼蓋達(al Qaeda)後崛起的恐怖組織,同時也是第一個在中東奪取大量領土的武裝組織,領導人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也在 2014年6月,宣布在摩蘇爾城(Mosul)建國,並自稱為哈里發。
對摩蘇爾城的高壓統治
《路透社》指出,以遜尼派為主的摩蘇爾城居民一開始大多支持同為遜尼派的伊斯蘭國,認為他們能和以什葉派為主的政府軍相抗衡,沒想到伊斯蘭國對城內進行了高壓統治,任何不願遵守伊斯蘭國規範的人不是遭到公開鞭刑,就是被拖到大街上處刑。
規範市民行為的小冊子
去年 11月,《路透社》記者在伊斯蘭國棄置的辦公室找到一本規範市民生活的小冊子,為的是要人民對伊斯蘭國的哈里發展現「符合伊斯蘭教的行為」。
舉凡女性穿著、男性鬍子留法都有詳細規範,同時也禁止人們抽煙、使用網路或手機等,小冊子裡頭也詳列了 32項如何對待女性俘虜的規範。

圖為來自伊拉克的亞茲迪(Yazidi)少女塔哈(Nadia Murad Basee Taha)和巴夏爾(Lamiya Aji Bashar),她們在去年 12月獲得了捍衛人權和思想自由的沙卡洛夫獎(Sakharov Prize)。逃離伊斯蘭國迫害的她們,現在也以人權鬥士的身份分享過去遭到虐待的種種經歷。
路透社
圖為伊拉克聯軍在摩蘇爾城內,找到伊斯蘭國用來培養兒童聖戰士的數學和英文課本。
路透社
圖為改革中心內被關押的青少年,這間機構內一共有 54名青少年。
路透社
維安成員正在護送阿巴斯回房。改革中心成立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防止伊拉克收復摩蘇爾城後,伊斯蘭國有再次崛起的機會。
路透社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