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天然登山資源(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南亞觀察文/ 林子毓 

提起海外登山,印度通常不會出現在我們的名單裡。我們對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津津樂道,卻不知綿延 2400 公里的喜馬拉雅山脈,其實橫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中國五國,其中印度佔了最大的部分。實際上,印度擁有不亞於尼泊爾的登山資源。

文章插圖

喜馬拉雅山的庇蔭

喜馬拉雅的冰川儲存著充沛的水資源,高聳山勢切割出河流巨壑,為下游的印度平原帶來豐沛的水資源,事實上,印度的母親之河 - 恆河,源流便在喜馬拉雅山。在夏季,喜馬拉雅成為巨大屏障,將印度洋南上的水氣截下,帶來印度的雨季,在一季之間,供給印度一年 70% 的雨水。

景色美  資源豐

不只如此,喜馬拉雅山豐富的藥用植物,如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的神農山,而豐富的礦藏、水晶與寶石,也成就了印度的寶石及相關產業,更別提提供木料的森林資源了。近代,當人類開始在踏足高海拔山區,喜馬拉雅的冰川、雪谷、森林,便成為印度豐富的登山資源,令國內外的遊客與登山家趨之若鶩。

文章插圖

喜馬拉雅山下的印度各邦

喜馬拉雅山分布在印度的數個省份,從西方的查謨 – 克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喜馬偕爾邦(Himachal Pradesh)、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乃至東邊的錫金(Sikkim)、阿魯納洽爾邦(Arunachal Pradesh),以及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的一些山丘。

查謨 – 克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

在查謨 – 克什米爾邦,最著名的莫過於「拉達克」(Ladakh),拉達克自古是個藏文化小王國,如今劃歸查謨 – 克什米爾邦。拉達克全境海拔分布在3,000-7,000 公尺之間,光是首府列城,海拔就有 3,524 公尺,和台灣「奇萊主峰」的山頂差不多高。除了 6 至 7 千米的各種高聳山峰外,拉達克境內還有一座 「健行型山峰」(Trekking Peaks),意思是不需要攀登技術也能到達頂峰的山。Stok Kangri 峰高六千多公尺,健行客只要找到好的嚮導,安排好行程,即便對冰雪攀登一無所知,也能在嚮導的幫助下,一覽六千米高的景色。

文章插圖

景色美如畫的地方

除了山之外,拉達克還有數條在谷地中延伸的健行步道,難度不一,提供不同等級的挑戰。這些高海拔的山谷大多氣勢恢弘,整幅天地如畫布般鋪展,黑點大的騾馬行於其中,是世界絕無僅有的景色。

文章插圖

風景迷人  文化更吸引人

拉達克的冰河與高海拔湖泊也頗負盛名,比如在電影「三個傻瓜」中出現的藍色湖泊,就是「班公措」(Pangong Tso)。「措」在藏語中是「海」的意思,彷彿染色般的湛藍湖水,一望無際,一半在印度,一半在中國。還有印度面積最大的高海拔湖泊 ─「莫里里湖」(Tso Moriri),海拔 4,522公尺,如同一個點綴著喜馬拉雅的耳墜。

但拉達克最為迷人的應是其文化。泛藏文化的宗教與生活在天蒼雪茫的背景之下,有種返璞歸真的啟發。流亡到印度的藏人總說,拉達克是最像他們家鄉的地方。

文章插圖

喜馬偕爾邦(Himachal Pradesh)

喜馬偕爾邦全境皆在喜馬拉雅山域之中,西邊的山麓山巒起伏,西藏流亡政府所在的達蘭薩拉也隱身其中,三至四千公尺的雪山縱橫,舒適的天氣在四月開起成片的美麗高山杜鵑,健行路線在其中翻越。

文章插圖

獨樹一幟的民族

東邊則有鄰近西藏邊界的 Kinnaur 和 Spiti。其中頭戴綠帽、身披羊毛的 Kinnaur 民族,多同時信仰佛印兩教,又保存了原始的泛靈信仰,在喜馬拉雅山的民族中獨樹一幟。

Kinnaur 人所居住的谷地美麗豐饒,冬雪夏榖,以 Kinner Kailash 為其聖山,隨之而來的轉山是最為出名的健行路線。Kinnaur 之後,可再深入 Spiti,Spiti 是古時候的藏文化小王國,境內山巒貧瘠寂寥,卻是壯闊無邊。低溫高海拔的蒼茫河谷,雖然一年有數月封山,仍是不減趨之若鶩的登山客。因其連綿的雪峰彷若數之不盡,且大多都尚未被開發登臨。

文章插圖

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

北阿坎德邦北臨西藏,東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延伸在其北境,六至七千公尺的山峰盤據,這兒時常被稱為「眾神之地」,印度聖河 ─ 恆河的源頭在此處,許多印度教的神廟在此處,各種關於印度神祇的故事也在此處。

文章插圖

比聖母峰還難的勝境

這裡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印度朝聖客前來祈禱、取(聖河)水、觀光,近代更多了「健行」一項,比如恆河源頭根戈德里冰川(Gangotri Glacier)溯源路。

這裡也是攀登家的勝境,許多技術攀登的雪峰是登山家最好的淬鍊,印度第二高峰 ─ 楠達德維峰(Nanda Devi,7,816 公尺)便是在此處。第一位登上聖母峰的雪巴人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曾說,攀登楠達德維峰是比聖母峰還困難的挑戰。

文章插圖

來不為人知的秘境一探究竟

北阿坎德邦的山巒也不僅供於攀登客欣賞,對於健行者,這兒也是天堂。山麓居民自古的溝通要道,穿越河流谷地,攀過山邊隘口,隱藏著許多少有外人知的健行與攀岩秘境,比如「花之谷」(Valley of Flowers)就是一條著名的健行路,每年 6-10月,滿山谷花色變換,目不暇給。

文章插圖

錫金(Sikkim)

東側的錫金夾在尼泊爾與不丹之間,擁有一座八千米的高峰 - 金城章嘉峰(Kanchenjunga,8,586公尺),是印度第一高峰。地貌從金城章嘉峰這樣的高海拔山峰,往南逐漸變成層層疊疊的山丘地,紅茶之鄉大吉嶺便掩身其中。多民族、多語系的錫金不僅文化資源豐富,與西側喜馬拉雅山稍有不同的地貌,數條健行路線散落其中,使錫金成為健行客的目的地之一。

文章插圖

阿魯納洽爾邦(Arunachal Pradesh)

印度的阿魯納洽爾邦,被中國稱為「藏南地區」,認為是西藏的一部分而屬於中國。不過 60 年代中印邊界戰爭後,實際上的控制者是印度,近年也在印度治理下穩定發展。因其為政治敏感的戰略之地,不易進入,也相對少人拜訪,但因此保留了較為原始的藏緬民族文化。此地民族多樣性高,風格迥異的民族散居此處,使山高谷深,雲霧繚繞中的阿魯納洽爾更顯神秘。

文章插圖

充滿生物多樣性地山脈東側

阿魯納洽爾邦在喜馬拉雅山脈最東側,境內包含喜馬拉雅山脈與橫斷山脈的支脈,兩者以布拉馬普特河(Brahmaputra River)為界。布拉馬普特河聽起來很陌生嗎?它的上游便是雅魯藏布江!豐沛的水流是此區最有潛力的天然資源。

阿魯納洽爾地貌多變,77% 的面積覆蓋著森林,藏有各種動植物,保留著令人驚嘆的生物多樣性。往北隨著抬升的喜馬拉雅山,高山草原、冰河、冰岩混和地形的山峰,其中河流縱橫交錯,不論是攀登、健行、泛舟,各類戶外運動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宿。

文章插圖

喜馬拉雅的人文:與登山相輔相成

喜馬拉雅山中,居住著許多的高山民族,迷人而多樣的文化與語言,宛如人類學家的寶藏。各具特色的文化,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在登山運動風行的現代,這些高山民族因登山客的到來而改變生活方式。自小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給予這些民族極大的優勢,於是他們放棄放牧或務農,轉行成為登山嚮導或挑夫,或經營起家庭旅館或餐廳。在地人適當的補充了相應的勞力需求,因而登山客不被背負帳篷食物,行程更加輕鬆,也加持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除了喜馬拉雅山之外

除了喜馬拉雅山之外,其實印度還有許多重要的山脈分布在印度各邦,比如在半島東側的東高止山脈(Eastern Ghats),與西側的西高止山脈(Western Ghats)兩者皆綿延 1500 公里以上。這些山脈不高,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對戶外運動者來說,則代表著溯溪、攀岩、探險、露營的好地點。

南亞觀察 logo

南亞觀察

《南亞觀察》是紮根台灣、放眼南界的南亞研究資訊平台,以時事評論、學術論文、散文等不同形式的報導和多元化的題材,探索內涵豐富的南亞百態,建立具備台灣觀點與南亞觀點的南亞知識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