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大作戰:他們一周會產製多少塑膠垃圾?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在 2017年12月的資料,每年有 800萬噸的塑膠垃圾——寶特瓶、包裝紙等等流入大海,不僅威脅到海洋生態,也可能透過食物鏈的累積再回到人體。
面對塑膠汙染對環境帶來的衝擊,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減塑生活」,希望能替他們所居住的地球多盡一分力——從希臘雅典到新加坡,這些和塑膠「開戰」的人們究竟成果如何呢?《路透社》攝影師們就要用鏡頭來告訴我們答案。

日本橫濱市:塑膠生活能免則免
回憶起當年自願參與日本海岸線淨灘活動時,今年 32歲的佐藤繪里(音譯,Eri Sato,右一)表示她真的深受衝擊。
「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塑膠汙染如何影響到全世界的海洋、海灘。我想沒有人可以從塑膠垃圾的掌心逃走,它們存在於街道上、山中、地下水裡,它們無所不在。」
這樣的經歷促使佐藤繪里開始執行減塑,她說:「在家中,我們會盡可能減少產生碳足跡。我們也會非常清楚地意識到,這些我們所選用的物品會對環境帶來怎麼樣的衝擊。」
佐藤繪里指出,現在他們一家會盡量選用可以重複再使用的物品、避免一次性的消耗品,她也補充道:「對我們來說,(把東西拿去)回收通常是最下策的做法,也絕對不是我們的優先考量。」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