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PD推出犯罪節目
今年 10月底,美國紐約市警局(NYPD)推出了第一檔podcast節目〈破案〉(Break in the Case),對於不時擔任電影、影集、小說主角的NYPD,這是他們第一次搶回主動權,用自己的聲音說故事。
讓警察更人性化
NYPD希望在警察濫權、形象一落千丈的現在,可以重新塑造警察的形象,讓警察更人性化,也讓他們有機會解釋自己錯綜複雜的工作,並且尋求大眾的幫忙一起破案。
過去的溝通方式行不通
比NYPD早一步製作podcast節目的加州山景城警局(Mountain View Police Department)警司傑格(Saul Jaeger)說:「過去,我們發布資訊的方式就是站在講台上,對著人們吶喊出發生了什麼事。」
「這不叫傾聽,也無法讓社群參與。」
與人交流要靠故事
於是,山景城警局製作了〈The Silicon Valley Beat〉這檔podcast節目,他們很滿意節目帶來的效果。傑格警司說:「我們可以用來與人交流的最佳工具之一就是故事。最終,這才是人們會記得的事物。」
自己的故事自己說
負責製作〈破案〉的前NYPD警探康倫(Edward Conlon)表示,他認為節目可以帶給紐約民眾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NYPD旗下的 3萬8,000名警察。
「雖然說紐約市有上百萬個犯罪故事,但我們節目上說的故事,是我唯一知道由內部人士所說,並且由NYPD製作的故事,這對我們來說是好的改變。」
從NYPD退休又回鍋
寫過兩本暢銷書《藍血》(暫譯,Blue Blood)、《女警部門》(暫譯,The Policewomen’s Bureau)的康倫在 2011年從NYPD退休,並且在去年回鍋擔任NYPD局長的行政傳播總監。
試過發長文,但成效不佳
從那時開始,康倫便想盡辦法在NYPD對外的溝通策略上加入更多故事。康倫也在NYPD的網站上發表長文,希望能夠吸引民眾的注意,然而成效並不理想。
「人們不會到NYPD的網站上看長篇非虛構的故事,他們想看的是交通狀況和公務員考試的資訊。」
podcast平易近人
於是,康倫和節目製作人鮑爾里(Jill Bauerle)、腳本作家德拉恩( Kenzie Delaine)決定製作〈破案〉。鮑爾里說:「podcast是一種很親近的媒介。」
「(在其他節目中)許多警官和警探的發言會被其他來源給過濾掉,(但在〈破案〉中,)讓他們自己說自己的故事是非常有力的。」
第一集談「希望寶寶案」
在第一集節目中,康倫還原了「希望寶寶案」,這起案子發生在 1991年,當時人們在曼哈頓上城靠近亨利哈德森大路的保溫箱中發現了一名 4歲小女孩的屍體。一開始,她被標為「79號兇殺案」,但某些自己有小孩的警探改稱她為「希望寶寶」(Baby Hope)。
在第二集中,幾乎大半個美國都知道了「希望寶寶」,但警員們花了兩年的時間緝兇仍一無所獲,依然沒有人查出「希望寶寶」的真實身分。
2013年才水落石出
一直到 2013年,警探們得到了匿名舉報的線索,才終於查出「希望寶寶」的真實身分──卡絲蒂羅(Anjélica Castillo)。而在 2013年稍晚,警察抓到了殺死卡絲蒂羅的兇手華雷茲(Conrado Juárez)。華雷茲是卡絲蒂羅的堂哥,華雷茲就透過這層關係接近了卡絲蒂羅,隨後將她殺害。
嫌犯聲稱遭威逼認罪
然而,原本認罪的華雷茲隨後又聲稱自己是遭到威逼不得已才認罪。被關入大牢的華雷茲一直在等待重審的機會,但他一直沒有等到審判。去年,華雷茲在獄中因為罹癌引起的併發症而過世。
4 Years Later...Who is Monique? Between January and March 2015, New York City Police Department detectives uncovered the...
由 NYPD 發佈於 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圖為無名女屍腿上發現的「莫妮克」字樣刺青,NYPD希望podcast的聽眾可以提供破案線索。
無名女屍「莫妮克」
除了「希望寶寶案」,本月〈破案〉又釋出了一集談論無名女屍「莫妮克」(Monique)的節目,裡頭聚焦在 2015年被沖上布魯克林河岸的無名女屍,上頭唯一的破案關鍵就是屍體腿上有「莫妮克」字樣的刺青。
希望民眾提供線索
負責製作這集節目的製作人鮑爾里表示,她希望節目播出後可以吸引聽眾的注意,提供新線索讓警探調查無名女屍的真實身份。
以戴維斯襲警案作結
最後,這一季的〈破案〉以 1986年的戴維斯(Larry Davis)襲警案作結。當時,戴維斯在與警方的槍戰中射傷了 6名警官。
「這就是公關活動」
在〈破案〉上線後,很快引起了正反兩面的評價。一方面有聽眾認為能親自聽到NYPD訴說不加油添醋的案情很棒,然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媒體倫理與法律系教授柯特利(Jane Kirtley)表示:「認識這檔節目的本質很重要,這就是一個公關活動。」
「這些故事是從執法人員的角度來訴說,」柯特利要大家小心故事不一定客觀。
想靠節目扭轉形象
犯罪紀實書籍《真實蘿莉塔》(暫譯,The Real Lolita)的作者溫曼(Sarah Weinman)也質疑道:「警察有想要聽眾聽到的故事,不過,這是聽眾們應該要聽的故事嗎?」
「以podcast的形式來自吹自擂似乎不太可能扭轉大眾對NYPD系統性不法行為的認知,唯有真的做出改變,並且致力於以社區為基礎的警務改革,才能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