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妳,成為妳」俄羅斯情趣女王毒殺並盜取他人身分的計畫

來自俄羅斯,以情趣女王為業的納希洛娃,涉嫌在起司蛋糕中摻入鎮靜劑,毒害與自己長相相似的美容師,意圖盜走其財務以及身份;在德國,有一名女子透過instagram鎖定跟自己外觀相符的被害人,將其殺害並偽裝成自己的屍體。

在茫茫人海中遇到與自己長相神似的人,究竟是冥冥之中的緣分,還是有心人士所設置的陷阱?

文章插圖

不只謀財,還想取代她的命

來自俄羅斯,以情趣女王為業的納希洛娃(Viktoria Nasyrova)上週因企圖謀殺遭到起訴。

這起案件發生在2016年,納希洛娃假意與烏克蘭籍美容師奧爾加·茨維克(Olga Tsyvk)討論美妝事宜,帶著起司蛋糕來到被害人茨維克位於紐約皇后區的住家,自己吃了兩塊,並將另一塊摻有鎮靜劑的蛋糕給了對方。

茨維克不久便感覺暈眩、失去意識,直到隔天才被友人發現倒臥家中。根據這名友人證詞,茨維克不僅被換上不知道哪來的蕾絲內衣,房間地面還佈滿藥丸,彷彿有人試圖塑造她用藥過量、自殺身亡的假象。她的錢財與珠寶被竊,身分證件及工作簽證也消失無蹤。

檢察官凱茲(Melinda Katz)指出,納希洛娃認為茨維克與自己的外觀相似:深色長髮、膚色接近,於是有了毒害分身、盜取身份的計劃。

▲圖左為被害人奧爾加·茨維克(Olga Tsyvk),右為本案凶手納希洛娃(Viktoria Nasyrova)。大家覺得有像嗎?

茨維克家中起司蛋糕盒內的殘留藥劑,直接證明了納希洛娃的罪證。雖然她的行動失敗,納希洛娃仍因涉謀殺未遂、傷害與非法監禁等罪名,恐面臨長達25年的刑期。未來,她將無法再穿著昂貴的皮草大衣四處行騙,而是穿著連身囚服在獄中服刑。

事實上,這並非納希洛娃第一次犯案。

2014年,當納希洛娃還在俄羅斯時,就曾被控毒殺鄰居、駕車棄屍,但卻因與她有私人交情的執法人員刻意縱容,使用假護照成功逃離俄羅斯。即便遭到國際刑警通緝,在逃亡途中,納希洛娃仍頻繁地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照片。當她被捕後,俄羅斯也正式向美國提出要求,表示將納希洛娃引渡回國受審。

承前,納希洛娃於俄羅斯殺害鄰居後潛逃出國,受害者家屬聘雇了私家偵探赫爾曼·韋斯伯格(Herman Weisberg)追查其下落。根據CBS所製作的紀錄片《紅色通緝令:追捕俄羅斯逃犯維多利亞.納希洛娃》(Red Notice for Murder: The hunt for Russian fugitive Viktoria Nasyrova),赫爾曼於影片中分享了追查時的發現:納希洛娃看準了客戶不敢報警,便常藉由伴遊女郎、情趣女王的工作,趁機下藥迷暈客戶,奪走值錢財物。

滑IG找目標 誰是受害者?連家人都搞錯

2022年8月,在德國因格斯塔特(Inglostadt),一名伊拉克裔的23歲女子莎菈班(Sharaban),透過Instagram搜尋與自己長相相似、年齡相近的女性,使用多個假帳號發送訊息並邀約見面。雖有不少人收到她的邀請,最後只有一位同樣23歲的阿爾及利亞裔美妝部落客卡迪加(Khadidja)答應赴約。 

莎菈班以「提供美妝品」為誘餌,將目標約出之後,就偕同好友一起將卡迪加殺害,並將屍體棄置在路邊的賓士車內。一開始,警方被眼前證據誤導,以為死者就是莎菈班,甚至她的家人也完成認屍,直到解剖後才發現根本搞錯人了!

莎菈班和卡迪加一樣留著黑長髮、有相同的膚色,平常也總是以濃妝示人,連警察搞不清楚誰是誰,當地媒體便將此案冠上「分身謀殺案 (doppelganger murder)」稱號。

「只是想擺脫家庭束縛」便痛下殺手

根據警方2023年初公佈的報告顯示,這起發生在去年(2022)8月的兇案,手段極為殘忍。莎菈班先是鎖定素昧平生的受害者,尋找那些長相雷同的作案目標,再以各種好處引誘對方赴約;將其刺殺身亡後,莎菈班再把屍體偽裝成自己的死亡,並盜走對方的身份證件。

這一切的開端,只因為莎菈班與家人的爭執,讓她決定找尋分身、偽造死亡,擺脫家庭束縛。但結局實在太過火了,根據德國報導,死者身中50餘刀且面容全毀;甚至在案發當天晚上,也是莎菈班的家人先找到了她的賓士車,才發現死者的遺體。地方檢察官直言,兩名兇嫌若經起訴,可能被處以無期徒刑。

都市傳說:看見「分身」就會死?

美國影集《追愛總動員》(How I Met Your Mother)中,五位主角熱衷於在紐約市尋找各自的分身,甚至有角色發願,只要蒐集齊主角團所有人的分身,便下定決心要結婚,蔚為浪漫都市傳說。

但,其實在多數傳說中,遇見與自己面貌相同的人,反而諭示了死期將至。

最有名的傳說主角便是美國林肯總統——雖然毫無根據且眾說紛紜——據說他曾目睹另一個自己,或是在鏡子裡看見自己分裂成兩個人,又或是夢見獨自走在白宮,看到自己的遺體等等,之後又因為他的遇刺身亡,而誕生了許多穿鑿附會之說。

這個源自德文的Doppelgänger(分身)概念,在18世紀以降的文學創作中,多伴隨著當代哲學或心理醫學相關的人格黑暗面、精神疾病、另一個自我等意義;如今更衍生出生物醫學、基因複製等拜科技發展而生的無限想像。

▲由美國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Peele)所執導的驚悚恐怖電影——《我們》(Us)靈感來源便是人類對「將被另一個我取代」的恐懼。

日本,則另有「生靈」一說——亦即活著的人的形貌,在另一個地方出現;有時候甚至與本人無關,也不是由本人目睹,而是看見生靈的人對他的思念或想望所具現的結果。

如果有天,你在路上遇到了與自己長相神似的人,你會落落大方地迎上前去與對方打招呼,甚至一起合影,記錄這個神奇的一刻;還是匆匆避開,避免可能招致厄運呢?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