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教宗了!良十四世成為首位美國籍教宗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史上第一位美國籍教宗

梵蒂岡當地時間8日,現年69歲的樞機主教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當選普世教會第267任教宗,取名號為「良十四世」(Pope Leo XIV),成為史上第一位美國籍教宗。

根據《CNN》報導,良十四世雖然出生於芝加哥,但其多元背景是他能突破「地緣政治」疑慮的關鍵。身為法義與西班牙移民後代,他曾說:「我的祖父母都是移民,我的家庭虔誠且根植於教會。」良十四世在30歲時以傳教士身分前往秘魯的特魯希略(Trujillo),1985年擔任堂區神父和神學院教師,在當地服務超過十年。

2015年,前教宗方濟各任命良十四世為秘魯奇克拉約(Chiclayo)教區主教,他隨後成為秘魯公民,擁有美國和秘魯雙重國籍,同時精通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和葡萄牙語等五種語言。

梵蒂岡強調,他是繼方濟各後「第二位來自美洲的教宗」,以區分他與典型的美國權力象徵的不同。

新名號致敬良十三世

良十四世選擇這個名字向良十三世致敬,也引發各界關注。教宗良十三世於19世紀末發表《新事通語》(Rerum Novarum),為天主教社會教義奠定了現代基礎,回應了工業革命帶來的勞工權益與資本主義挑戰。

前波士頓總主教奧馬利(Seán Patrick O'Malley)指出:「新教宗選擇這個象徵社會正義傳承的名字,顯示出即便面對當今世界的劇變,教會在今日動盪世局中仍關注社會核心議題。」

近十年最短的樞密會議

8日下午,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煙囪冒出白煙,象徵133位樞機主教在樞密會議(Conclave)中達成共識。這次選舉僅花2天時間,為近幾十年來最短的樞密會議。

隨後,良十四世首度以教宗身分在聖伯多祿大殿的陽台發表談話,「願你們平安。」他以簡單但充滿象徵性的問候,向聚集在廣場上數十萬名的教徒致意。在演說中,良十四世向已故的方濟各致敬:「我們耳中依然迴盪著教宗方濟各那微弱卻勇敢的聲音。」並呼籲教會要成為「一個能夠搭建橋樑、展開對話、敞開雙臂迎接世界的教會」。

良十四世上任後的挑戰

良十四世的繼任,不僅象徵一場歷史傳承,他也將面對一連串尚未完成的改革與制度挑戰。根據《時代雜誌》報導,外界關注他是否會延續教宗方濟各推動的包容風格。

儘管良十四世過去曾批評「同性戀生活方式」與福音相悖,然而,他也曾支持方濟各允許祝福同性伴侶的聲明,並強調「須因地制宜解釋政策」。另一方面,面對歷經多任教宗仍未平息的性侵醜聞,他過往在秘魯任內處理相關指控的作法也曾引發質疑。良十四世能否走出「保護制度」的思維,落實透明與問責,將成為他任內初期的重要評價指標。

女性在教會內的角色同樣受到矚目。方濟各任內首度賦予女性投票權,良十四世也曾表示支持,並表示:「女性的觀點對主教甄選過程是一項重大貢獻。」但對於女性能否擔任神職人員,良十四世仍未有明確表態。

此外,作為具備歐美與南美背景的教宗,良十四世被視為多元化教會的象徵。然而,如何將其跨文化經驗轉化為結構性改革,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不讓改革停滯,這不只是他個人的挑戰,更是整個天主教會能否持續與現代社會對話、回應信徒、恢復信任的關鍵時刻。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