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南北之分的賽夏族
200多年前,受到漢人移民的影響,賽夏族退居到新竹、苗栗的山區,由於山河阻隔,讓賽夏族出現了南北群的分別。北賽夏族大多分佈在新竹縣五峰鄉,受當地泰雅族的影響較多,南賽夏族則分佈在苗栗縣南庄鄉一帶,受客家人影響得多。
這也讓兩群體舉辦矮靈祭的時間地點略微不同,南賽夏族是在 11月11日-13日的苗栗南庄向天湖舉辦,北賽夏族則是 11月12日-14日在新竹五峰地區舉辦,兩邊祭典的進行、習俗大抵上是一樣的,而這次泥仔參加的是北賽夏族的矮靈祭。
姓氏是重要的社會單位
賽夏族的漢姓目前一共有豆(趙)、朱(胡)、夏、高、風、潘(錢、根)、詹、解、章、絲、日、芎等 12姓,其中,朱家不論是在南或北賽夏族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姓氏對賽夏族來說是重要的社會基本單位,各種祭典通常會以姓氏為單位來運作,矮靈祭自然也不例外。
編註:括弧內算是同一個姓氏。
朱家為主 其餘氏族為輔
朱家在每次的矮靈祭中都是擔任主祭,負責統籌矮靈祭的大小事,其餘氏族則各自組成小組,協助朱家讓矮靈祭能夠順利進行。各組也需要製作祭典要用上的臀鈴與肩旗,這兩項器物的用途會在後面再做說明。
要參加祭典 不可不知背景故事
要觀賞矮靈祭,自然不能忽略背後的神話故事,關於矮靈祭的故事版本其實很多,綜合矮靈祭祭歌內容,較完整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過去在賽夏族居住的河岸東邊,住著一群身高僅三尺的矮人(ta’ay),由於他們擅長妖術,所以族人都很怕他們。不過矮人們很擅長唱歌跳舞,所以每年族裡在農作豐收祭祀時,族人都會邀請矮人們一同參加。
有一年,當某位族人去邀請矮人參加祭典時,遭矮人勒斃,是另一名矮人長者用芒草覆蓋族人救回了他,但這件事也讓族人們更加懼怕矮人。
流傳至今的神話傳說
相傳矮人生性好色,時常在歌舞的時候調戲族裡婦女,讓族人們非常厭惡他們又不好反抗。直到有位妻子遭戲弄的族人再也受不了,就和 2、3名同伴偷偷跑去鋸開矮人返回居住處前,一定會爬上去休息的山枇杷樹,山枇杷樹延伸出去的下方則是深不見底的河谷。
渾然不察的矮人們照例爬上樹休息時,便因為大樹倒塌而跌落河谷淹死了,只有兩名矮人僥倖活了下來。活下來的矮人滿腹委屈但又寡不敵眾,因此決定要搬離原本居住的巢穴。臨走前,他們告訴族人:「你們不擅長歌謠,所以祭祀時一定會碰到困難,我現在就把歌謠教給你們。」
於是他們教授族人們各種歌謠,等教授完之後,兩人就朝著東方離去。由於這些歌謠太難了,整個族內只有朱家的一個人學會,也就這樣傳承到現在。
祭典反應出對矮靈的複雜心情
大致上的故事就是這個樣子,其實對照矮靈祭所吟唱的歌謠、使用的器物等,也可以發現與故事多有共鳴之處。而就像賽夏人在故事中對矮人所抱持的心情,他們多半是帶著感念又懼怕的心情在舉辦祭典。
矮靈祭三階段
矮靈祭大致分成三個階段:
- 迎靈:矮靈祭的第一天早上,主祭會率領族人向東方唱迎靈歌,婦女則會在這個時候祈求豐收,到晚上,族人們會以唱歌跳舞的方式迎接矮人前來,這天的氣氛非常嚴肅莊重。
- 娛靈:到了第二天,族人以歌舞回憶過去與矮人相處的情況,這天的跳舞隊形會有比較多的變化,也會喊些口號與矮靈一同娛樂。這個環節也是泥仔參加到的部分。
- 送靈:到第三天,會改跳送靈的歌舞,並在第四天早上送走矮靈。
等到這三天三夜的祭典結束了,族人們會到矮靈洞穴下方的河邊舉行河邊送靈,整場矮靈祭才算結束。
關於矮靈祭祭歌
祭典上,祭歌伴隨著臀鈴的聲音不斷在祭場迴盪著,由於族人相信祭歌會招來矮靈,所以平常是嚴禁練唱的,只有在矮靈祭要開始之前才可以練習。反過來說,在祭典的場合也不可以唱祭歌以外的歌曲,不然會遭到矮靈懲罰。
祭歌一共有 16章,分別會在不同的環節中吟唱。其中第 7章傳達出矮靈被賽夏人陷害的控訴、以及賽夏人祈求憐憫的心情,這個章節只有在娛靈的凌晨 12點時(即上圖的時刻)才可以唱,就連可以練習的時候也不能練習。
寫在最後
泥仔這次要去之前其實很緊張,擔心拍照會有禁忌、擔心會不小心破壞了祭典的神聖性,不過有點意外的是,矮靈祭的部分祭典其實已經開放好一陣子,後來才知道族人本身也希望能將他們的文化推廣出去,這些年來才積極開放矮靈祭的活動,但這也讓泥仔開始擔心觀察到的人事物不夠詳盡(笑)。
不過最後也發現,其實不需要預設這麼多立場,真正重要的還是要抱著不帶批判的心情體驗祭典的每一刻,好好理解賽夏族人在祭典中的情緒、尊重他們在每一個環節的禁忌與規範,這樣子也才能在不知不覺中真正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吧。
上線時間:2016/11/18
增修時間:2016/11/18 修正部分用字
編註:比起矮靈祭,賽夏族人通常比較偏好將祭典稱為「paSta'ay」(漢語音譯為巴斯達隘),因為矮靈祭是採用義譯,多少無法完整表達祭典的真實意涵,若是看圖片第二張的指示旗,也可以看到旗子上是寫「巴斯達隘」。
部分圖片在 2016/11/17取得攝影師同意刊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