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黃背心」示威運動一周年 民眾得到了什麼?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香港01文/ 陳博悟 

法國「黃背心」運動在11月17日踏入一周年,當地有人趁機發起集會,紀念這場運動。

這場沒有領導組織、源於加徵燃油稅問題的示威運動,全國一度有多達28萬人參與,也曾跌至僅數百人。它迫使法國政府改變政策,總統頻頻走訪基層聽取民意、推紓困措施,但有不少示威者不滿意。伴隨時間過去及警方採取更嚴厲手法,運動能量逐漸減退,有當地學者認為,運動取得政府一些讓步,但沒有扭轉局面,例如與運動有關的參選人在今年選舉中,只有甚低的得票率。

文章插圖

「黃背心」運動的導火線,始於法國政府借環保名義意圖大幅提高燃油稅,觸發民眾不滿。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群眾號召大家拿出汽車內必備的螢光黃背心,上街抗議,並且呼籲每逢周六在全國多個城市示威遊行,佔據街道。

燃油稅以外 批評社會不公

在法國,居住在市郊或鄉郊的民眾對燃油需求更大,故此加徵燃油稅也突顯了城鄉差異。因此,示威很快延燒至社會不公、工資、高昂生活費用,以至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親商界政策。示威者不滿長期遭政府忽視,要求有更多的政治參與度,尋求成立「由公民發起公投的制度」(référendum d'initiative citoyenne)等等。

早期便參與運動的沙拉比(Samy Shalaby)稱「民眾希望做更多的事情挑戰稅制,他們希望改變民主和財政、整個經濟模式,他們希望改變國內所有的政治」。

「黃背心運動」起初大致和平和樂觀,惟數周後民眾逐漸變得憤怒,有人破壞象徵財富的銀行和豪華汽車,也出現焚毀商店餐廳、襲擊記者等情況。

文章插圖

政府讓步 馬克宏走訪基層「大辯論」

面對國內愈演愈烈的示威,法國政府作出讓步,宣布暫緩燃油稅,而馬克宏也頻頻走訪基層,與地方官員和民眾舉行馬拉松式會議,聆聽他們的不滿和訴求。政府此後推出約值170億歐元的減稅和其他財政鼓勵措施,重新徵收「富人稅」等。

與此同時,政府通過反蒙面法和更具爭議的反暴動法,容許警察可以使用更大的武力鎮壓示威。2019年春天,當地除了零星的衝突外,市面大致上回復示威前的局面。據法國內政部的統計,示威活動由起初超過28萬人,已跌至6月底的5700多人。

在衝突中失去右眼的知名「黃背心運動」參加者羅德里格斯(Jerome Rodrigues)認為,愈來愈少人在周末上街的原因並不是人們對運動失去興趣,而是因為警方的鎮壓。

文章插圖

斷斷續續近1年的運動中,約2500名示威者,1800名保安部隊受傷,11人死於示威相關的意外;24名示威者因防暴槍而失去眼睛,政府稱造成8.5億歐元的損失,動用了2.97億歐元修復基礎建設和支付警員超時薪水。

這些沉重代價的背後,黃背心運動又達成了什麼?

學者稱沒扭轉局面 參加者:團結民眾

雷恩政治學院(Sciences Po Rennes)政治科學家勒巴爾特(Christian Le Bart)認為,「黃背心」從政府取得「小讓步」,但沒有扭轉局面,例如在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與黃背心有關的參選人只獲得不足1%的得票率。

馬克宏所屬的「共和前進」(LREM)議員博托雷爾(Eric Bothorel)則認為,運動根本地改變了從政的方法,並進一步將公民納入決策之中。

參與者沙拉比認為運動不成功,他稱政府除了加強武力執法外,什麼都沒有給予。他認為,唯一正面的是民眾間更團結和有更多溝通。羅德里格斯卻認為,運動令民眾覺醒,意識到社會不公和過度重稅的問題,也讓人民一起商討解決方案,重新建立「失去的友愛」。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國際」。

香港01 logo

香港01

《香港01》提供一系列新聞、娛樂、生活資訊及生活應用服務,致力打造屬於每個人的數位生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