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走上萬人的積蓄 史上最大龐氏騙局首腦馬多夫過世

周三,一手犯下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的首腦馬多夫在獄中過世,留下 100多年的刑期尚未服完......

文章插圖

獄中過世  享壽82歲

周三(14),曾被視為美國華爾街金融鉅子、坐擁上億美元財產的詐騙首腦馬多夫(Bernard L. Madoff)在獄中過世,享壽 82歲。

詐騙金額破兆 遭判150年刑期

身為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Ponzi scheme)的首腦,馬多夫詐騙的帳面金額高達 648億美元(折台幣約 1兆8,545億元),他也因此被判 150年有期徒刑,最後因嚴重的腎臟疾病在北卡羅萊納州的聯邦監獄醫院內過世。

「沒有人是完美的」

馬多夫的辯護律師桑普(Brandon Sample)表示:「直到他(馬多夫)死前,他都因為所犯下的罪行活在罪惡感和懊悔之中。」

「雖然那些馬多夫犯下的罪行某種程度上定義了他這個人,但他同時也是一名父親和一名丈夫。他說話時輕聲細語,他是一名知識份子。當然,他絕對不是個完美的人,但本來就沒有人是完美的。」

然而,馬多夫的「不完美」除了偷走成千上萬人畢生的積蓄,還害無數家庭破碎、受害者抵抗不住壓力而自殺。

小補充:什麼是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一詞源自美國義大利移民龐茲(Charles Ponzi),他在 1919年成立了空殼公司允諾投資人能在三個月內獲得 40%的利息,隨後利用「挖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將後期投資人的錢作為前期投資人的利息,藉此不斷吸引新投資人加入。

然而隨著新投資人減少,龐茲逐漸發不出承諾的利息,該騙局才被戳破。其後,這種以後期投資人金錢作為前期投資人利息、本身並非從合法金融投資中獲益的詐騙手法,被稱為「龐氏騙局」。

文章插圖

白手起家的金融傳奇

回顧馬多夫的一生,他在 1938年4月29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的皇后區,他的父母是來自東歐的猶太移民,家境並不富裕,這也讓他白手起家的故事更為吸引人,最後成為華爾街的傳奇讓投資人買單。

1960年,馬多夫和他的弟弟彼得(Peter Madoff)靠著從事救生員和幫人安裝灑水器賺來的數千美元進軍華爾街,成立了「馬多夫投資證券」(Bernard L Madoff Investment Securities),事業蒸蒸日上。

言出必行、深受信賴

曾在 1980年代中期和馬多夫兄弟共事的莫林(Thomas Morling)說:「當時他倆就只是兩個來自皇后區掙扎的孩子,但他們工作非常認真。」不只如此,馬多夫洞燭先機開始利用電腦協助投資交易,也讓他的公司在場外交易中佔有一席之地,備受信賴。

「當彼得或馬多夫說出他們打算做什麼時,他們言出必行。」莫林說。

文章插圖

曾任納斯達克主席

到了 1980年代,「馬多夫投資證券」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它們佔據了曼哈頓中城區精華地段大樓的三層樓,馬多夫的兩個兒子也跟著進入公司工作。

不只如此,馬多夫還善用他在電腦方面的專長,協助美國成立了世上第一間電子股票交易所──納斯達克(Nasdaq)股票交易所,並且曾任納斯達克主席。他也因為受人敬重的關係,曾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建議。

就算市場狀況不佳  投資報酬依舊高

然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不知道的是,馬多夫暗地裡正在從事龐氏騙局,拿新投資人的錢作為舊投資人的利息,且電腦顯示的每月利息總是成兩位數穩定成長,就算市場狀況不佳也一樣。

財務報表全作假

截至 2008年年末,「馬多夫投資證券」投資者帳戶的帳面金額加起來總共是 648億美元,但該公司從未買賣任何證券。2009年,「馬多夫投資證券」財務長迪帕斯卡利(Frank DiPascali)在認罪時表示,那些財務報表上所顯示的交易「全是假的」。

文章插圖

先從親友開始騙

《紐約時報》指出,馬多夫一開始先從親友和一同在曼哈頓與長島參加鄉村俱樂部的熟人下手,這些人對他的猶太慈善家形象深信不疑,最終馬多夫將他的龐氏騙局擴及到大型慈善組織、大學、機構投資人和遍及歐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有錢家族。

成功躲過金融危機

透過偽造財務報表和取得投資人與監管機構的信賴,馬多夫成功躲過多次金融危機,像是 1990年代初期嚴重的經濟蕭條、1998年的金融風暴以及 911事件後市場的動盪。然而,馬多夫在 2008年金融海嘯時踢到鐵板,當時多家對沖基金和機構投資人受到客戶的壓力,開始領回存放在「馬多夫投資證券」帳戶的數億美元。

找不到新資金  三十年騙局曝光

截至 2008年12月,有超過 120億美元(折台幣約 3,433億元)被從帳戶中領走,在來不及找到新資金周轉下,馬多夫持續三十年的騙局才曝光。

文章插圖

「全是一場謊言」

2008年12月10日,馬多夫在家中向兩個兒子坦承自家公司那些幫人賺錢的業務「全是一場謊言」,兩個兒子最後決定向執法部門告發,馬多夫也在 11號時於他位於曼哈頓的高級公寓中被逮捕。

「我終有一天會被捕」

2009年3月,馬多夫出庭認罪,他說自己從 1990年代開始從事龐氏騙局,原本以為應該一下子就會被揭穿,他說:「我無法表達對於我的所作所為我有多麼抱歉,我知道我會被逮捕,這一天無可避免地一定會到來。」

什麼人的錢都騙

在馬多夫受審時,前投資人費茲莫里斯(Tom Fitzmaurice)對法官說:「馬多夫偷有錢人的錢、偷窮人的錢、還有偷窮富之間者的錢,他一點價值都沒有。他靠著行騙被害人賺錢,讓他和妻子...可以過著難以置信的豪奢生活。」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我們以為他是神

雖然實際上跟馬多夫接觸、被馬多夫詐騙的人數只有數百人,但這些人背後代表的可能是更多投資人。根據統計,馬多夫的受害者高達 3萬7,000人,這些受害者中不乏名人,像是好萊塢影星凱文貝肯(Kevin Bacon)、棒球名人堂選手柯法斯(Sandy Koufax),好萊塢名導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慈善基金會,以及納粹大屠殺倖存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魏瑟爾(Elie Wiesel)。

「我們當時認為他(馬多夫)是神,我們相信他的一切。」魏瑟爾說,這份相信讓他的基金會損失了 1,520萬美元(折台幣約 4億3,520萬元)。

文章插圖

走上絕路  失去親情和友情

除了金錢的損失,有的受害者也因此自殺或生病,有的受害者則失去了親情和友情,因為他們在不知情下拉著親友一齊跳入了馬多夫的騙局。

長子自殺、次子罹癌過世

馬多夫的長子馬克(Mark Madoff)也在 2010年12月11日自殺,他的辯護律師弗魯門鮑姆(Martin Flumenbaum)表示,馬克一直以來都是他父親怪物般犯行下的無辜受害者,在他父親被逮捕的兩年來,他屢屢承受外界錯誤的指控和影射,最後走上絕路。弗魯門鮑姆提到,馬克死前對他說過:「沒人想要相信真相,請幫我照顧我的家人。」

2014年9月3日,馬多夫的次子安德魯(Andrew Madoff)罹癌過世,享年 48歲。他曾說造成他癌症復發的原因就是父親醜聞引發的壓力。

文章插圖

法官:馬多夫犯行非常邪惡

無論如何,馬多夫在 2009年6月29日得到了嚴厲的懲罰──150年的有期徒刑。當時負責審判的美國聯邦法官陳卓光(Denny Chin)說:「馬多夫犯下的罪行非常邪惡,這種不負責任的操縱體制不只是在紙上不流血的金融犯罪,還真的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最後,馬多夫全部的身家財產被沒收,法院只留下 250萬美元(折台幣約 7,155萬元)給馬多夫的妻子露絲(Ruth Madoff)生活。

去年申請假釋  慘遭拒絕

去年,馬多夫曾以身體狀況不佳為由,希望可以申請假釋。他在《華盛頓郵報》的訪問中提到自己「鑄下大錯」:「我身患絕症無藥可醫,我已經坐了 11年牢,老實說,我已經經歷過這一切了。」

對於馬多夫的請求,美國聯邦法官陳卓光表示拒絕,他提到至今仍有許多受害者在承受馬多夫騙局的苦果,他說:「我認為馬多夫從未真正感到懺悔,他唯一覺得遺憾的就是他的生命正在崩潰。」

文章插圖

受害者:沒人會哀悼馬多夫

多年來,法院指定的受託人多方奔走,想辦法把好不容易從騙局中追回來的 140億美元(折台幣約 4,007億元)還給受害者。其中,代表 36名馬多夫受害者打官司的律師里斯曼(Jerry Reisman)表示,他在馬多夫死後連絡上了某些受害者。

「他們某些人說很開心這天的到來,沒人認為這(馬多夫之死)是個巨大的損失,沒人會去哀悼馬多夫,他們很開心自己活得比他還要久。」

其他龐氏騙局都像小兒科

與此同時,針對馬多夫的評價也紛紛出籠,負責經營龐氏騙局追蹤網站Ponzitracker.com的律師馬格利奇(Jordan Maglich)表示,有鑑於馬多夫騙局的規模,讓其他的龐氏騙局看起來都像小兒科。

馬格利奇說:「你很難找到像馬多夫案這樣大規模的金融詐欺,它讓其他我追蹤的龐氏騙局看起來就像是不小心四捨五入錯的小誤差一樣。」

專攻白領犯罪的律師薩比諾(Anthony Sabino)則評論道:「現在龐茲變得無足輕重,龐氏騙局該改成馬多夫騙局了。」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