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可以造假、論文可以造假,一本根本沒有採訪過本人的「自傳」,也可以假的。
1972年1月9日,隱居十年的美國億萬富翁霍華休斯(Howard Hughes),突然召開電話連線記者會,澄清自己從來沒有計畫出版自傳,更不認識說要幫他出自傳的克利夫爾文(Clifford Irving)。20世紀出版界史上最大的醜聞騙局,讓克利夫靠著一本從未出版的書,一夕成名。
騙子克利夫爾文 V.S 億萬富翁霍華休斯
20世紀的美國,沒有一個人不認識霍華休斯。他是美國首個億萬富翁,是石油大王、是好萊塢電影製片人,更是飛行愛好者。即便半個世紀過後,霍華休斯仍存在大眾流行文化裡,包括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演的《神鬼玩家》抑或是《鋼鐵人》的原形,都是他。
另一位克利夫爾文又是誰?在出版社心中,他只是一名默默無名的作家,雖然出版超過數十本書,卻沒有一本賣座。直到克利夫偶然認識匈牙利藝術贗品家Elmyr de Hory後,對方邀請克利夫為自己寫一本傳記後,克利夫腦中出現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既然Elmyr de Hory的仿作,可以被博物館當作真跡,為什麼自己也不出版一本可以以假亂真的自傳呢?而且對象是可以讓他一夕之間成名的人。
在得知霍華休斯晚年因疾病而隱居的新聞後,克利夫選定他做為自己的目標,只因他堅信「15年沒有公開露面的休斯,寧可保持沉默也不可能會站出來公開否認自傳的真實性。」
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就像以知名詐欺師法蘭克·艾巴內爾(Frank Abagnale)為原形的《神鬼交鋒》,多數的詐騙都是起於一個瘋狂的行為。克利夫聯絡了美國三大教育出版社之一麥格勞希爾(McGraw Hill),宣稱自己和休斯進行至少一百多次面談,同時還提供一封休斯拜託他寫自傳的親筆「手寫」信。
儘管出版社找來了測謊儀和筆跡分析師,但「結果」都證明克利夫沒有說謊且那封信百分之百是休斯寫的。
當然,這一切都是假的,包括手寫信也只是克利夫不斷練習臨摹而成的。克利夫的表現幾乎讓所有人都相信了,而他也得到出版社75萬美元的現金預付款,以及來自《Life》雜誌的一大筆支票。
三人成虎
在克利夫迅速要求老婆喬裝,到銀行把錢提領出來,再存入以H.R. Hughes為名的瑞士銀行帳戶後,他找來另一位幫兇理查德薩斯金德(Richard Suskind)一起共同「杜撰」這本自傳。兩人翻找所有有關休斯的舊新聞和訪問,跑遍美國的圖書館與報社,甚至還拿到了休斯助手未發表過回憶錄手稿。
兩人在輪流扮演休斯「採訪」彼此後,完成了這部完全沒有採訪過本人的自傳。最後,在出版社的大肆宣傳下,原本隱居多年的休斯召開了電話記者會,才揭穿了克利夫的謊言。
出版界史上最大醜聞騙局
東窗事發後,克利夫一度堅稱自己沒有說謊,反而指控電話中的休斯是冒牌貨,直到瑞士當局調查了H.R. Hughes的銀行帳戶後,他才坦承犯下罪刑。在退還出版社的預付款後,三人以共謀罪、詐欺罪被起訴,最終克利夫被判了入監17個月的罪刑。
這本從未出版過的休斯自傳,成了20世紀史上最有名的書本。
1999年,仍未放棄寫作的克利夫開始在網路上撰寫他的自傳——《Hoax》(暫譯《騙局》),之所以決定寫這本書的原因,他引用了一位12世紀的法國哲學家的話:
「唯有在行為發生之後,你才能在行為中尋找動機。行為的結果,造就了人們對動機的渴求,也創造了真實。但我必須警告各位,試圖在行為、動機、結果和原因中尋找關係,是人類發明最浪費時間的遊戲之一。」
2007年,他告訴英國《每日日報》,這句宣稱出自12世紀法國哲學家的話,其實,是他自己寫的。
2005年克利夫的自傳《Hoax》被改編成電影《騙局》,儘管他對電影將自己出軌的行為放進劇本表示不滿,並要求將自己的名字從編劇顧問中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