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部限制考試次數 學生無限考試地獄將終結?

「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是兩岸學生的一項共同回憶。不過最近,中國教育部宣布了一項「考試減量」政策,未來除非按照政府規定,否則大考、小考一律不准考!

文章插圖

兩岸學生共同回憶 在校生涯考考考

兩岸三地的學生有一項共通點,就是當學生的日子裡總有無數考試,不管是以單元考、月考、期末考或是其他名目,在考卷上奮筆疾書是所有人的共同回憶,也很常成為學生們的一大壓力來源。

考試太多了!以後辦考試有上限

周一(30),中國教育部辦公廳意識到了這些考試給學生們帶來的壓力,發表了一則聲明,稱考試固然有其必要性,但有些學校存在著「考試次數偏多、難度較大、品質不高、不當使用考試結果等問題」,傷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日後將在部分地區(註)實驗限制學校舉辦考試的次數,並加以管理命題、出題內容等,以減輕學生們的身心壓力。

註:今年 7月,中國推出了一系列被稱為「雙減」的政策,主打著要減少學生的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並挑選了北京、上海等九個地區作為首批試辦地區,這次公布的一系列考試數量限制也會優先在這些地區試辦。

文章插圖

小一小二不考試 換個名稱繼續考也不行

根據中國教育部的規劃,未來中國國小一、二年級的學生將不再需要接受紙筆考試,其他年級的學生,每學期也只會有一次期末考。升上初中後,學校每學期就能多安排一次期中考試,初中應屆畢業的年級則會因為畢業及升學需要,下學期可能會多出 1-2次的模擬考。

除此之外,學校和班級日後就舉辦周考、月考、單元考等類型的考試,當然也不能用測試、測驗、限時練習、學情調研等詞彙包裝考試,各地學校也不能替小學生、初中非應屆畢業的學生舉辦跨地區、跨校的考試。

不能公布成績 創新綜合給評量

除了限制學校舉辦考試的次數,日後老師們也不能公開學生們的考試成績和排名,就算是在只限家長參加的群組裡也不行公布,當然也不能以考試成績作為安排座位的依據。往後要評量學生的在校表現,老師們應該要在評量工具、手段上創新,「積極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將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勞等各個層面的表現一併列入考慮。

文章插圖

減輕學生、家長負擔 多生小孩救人口

中國政府表示,這麼做的目的無非是要減輕學生們的壓力、確保學生們能夠健康成長,也是要替家長們省一點教育預算。BBC、France24等外媒也認為,當局這麼做也是為了增強公立學校在教育市場上的主導性,以及提振中國的生育率。

「雙減」上路 補教巨頭中箭落馬

事實上,這並不是中國當局為了減輕學生壓力所推動的第一項改革。早在今年 7月,中國政府便公布了一系列旨在「減少學生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先後打擊了幾家大型補教業巨頭,並限制學校出給學生的作業量,同樣被外界視為試圖減輕家長養育成本、解決教育不平等及出生率低靡的一項嘗試。

不考試,如何掌握學習進度?

回到最近新推出的限制考試次數政策上,乍看之下,學生確實可以從中受益,但也有一些家長對此感到很不滿意。「要是我們不能讓學生考試,又該如何掌握學生們的學習進度?」一名家長在微博上質問道,但他還沒得到答案,評論就已經先被移除。

有些家長也提到,在中國升高中、大學的考試依舊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限制學校辦考試的次數只會讓學生、家長及老師們的日子更難過;有些家長更直言,倘若學校不辦,他們會考慮自己在家為學生安排考試,以確保孩子們跟上學校的進度。

「小學的目的是要為孩子打好基礎,」一名家長在微博上說道:「如果孩子們沒法在這個階段學會,或是習慣紙筆考試,未來又沒趕上,這是誰的責任?」

文章插圖

上海曾禁英文考試 學校充耳不聞

再者,從以往的案例來看,即使現在中國教育部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但學校是否會照做、還是會索性當耳邊風還很難說。

《南華早報》在報導中指出,今年 8月上海市的教育委員會便宣布,未來小學生的期末考將不再需要考英文——這不代表英文不重要,只是學校必須用期末考以外的方式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然而,上海市其實早在 2004年,就已經禁止學校繼續舉行英文考試,只是當初大部分學校都沒有照辦,英文考試仍舊照辦不誤。

大考重點科目 「沒人敢忽視英文」

「當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減低學生的考試負擔,」中國私人教育智庫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副院長熊丙奇說道:「可是,有些學校還是繼續辦考試,或是用其他名目,像是在期末指派一項重要的英文作業給學生。」

除此之外,目前中國的中考、高考也仍舊視英文為重點科目,分數比重和語文、數學一模一樣,「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學生或是家長敢忽略這科」。

在這樣的先例下,如今進一步面臨考試次數限制的學校會遵令照辦,還是選擇陽奉陰違,或許只能留給時間來證明。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