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群「極簡」生活到極致的人
在日本,一群奉行極簡主義的男女,在寥寥可數的物件中找到了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儘管外界看來有些極端,但他們認為這樣才是一個人能真正享受自我的方式。
《路透社》日前拜訪了 4位貫徹極簡主義(Minimalism)者的家,聽他們暢談極簡主義之於自我和生活的意義。

沼畑直樹與自己的女兒住在幾乎沒有太多物品的家中。
路透社極簡者01:沼畑直樹
41歲的沼畑直樹和 2歲半的女兒住在極簡的屋子中,他受訪時談到這樣的生活和美感正是他所追求的,目前與佐佐木一起經營網站minimal&ism的他在網站上寫到了所謂的極簡主義是:
與夠用的物品生活,是快樂的。
少了物品的空間,是清新的。
素樸的極簡生活,是擁抱物質文明現代人未來該追求的生活方式。
沼畑談到,東西方文化對所謂的「完整空間」有著不同見解,他說:「西方文化中,要讓一個空間完整代表放上其他東西;但是在茶道或禪學的世界中,物品被特意留白,是為了讓人們的想像力注入其中來達到圓滿。」


極簡者03:佐佐木典士
36歲的佐佐木典士是位編輯,當你走進他家時,會發現幾乎只能用「空無一物」來形容,打開他的衣櫃時,會發現裡頭只有三件上衣、四件長褲以及四雙襪。接著就是一些零碎分散在室內各處的物品。
佐佐木典士受訪時說:「我擁有大概 150件左右的東西。」
他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生活的,事實上他的「極簡」生活是在 2年前左右才開始,過去的他是一位熱愛蒐集書籍、CD和DVD的人,那時候的他「不斷想著我手上有些什麼,還有什麼是我沒有的」。
然後某天,他決定要邁入「斷捨離」的日子,開始大幅度地削減自己的擁有物數量,最後,佐佐木發現減少了物品的自己,增加了更多的自由時光。
極簡生活不僅僅是減去蒐集堆疊物品的習慣而已,更多時候是讓人重新看待自己所擁有的,並從中得到更多。
佐佐木:「當我減少花費在清潔或購物的時間,就代表了我有了更多自由運用的時間,例如和朋友相聚、假日旅遊等等。我比過去變得更主動了。」
事實上,世界各地都有越來越多人熱愛這樣的生活方式。以日本來說,頻繁發生地震的特質更讓這類簡樸生活顯得重要,佐佐木典士也大力地推薦日本人應該擁抱這樣的生活型態,因為「 50%的人因為地震中落下的物品受傷」。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