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超過一半女生被性騷擾 學校、政府該怎麼做?
英國下議院最近針對校園性騷擾和性暴力進行了調查報告,也讓英國社會反思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情,還有應該要如何導正這樣的狀況。

這份報告指出學校對待性騷擾和性暴力的態度往往反覆無常,忽略國內與國際規範的性別平等規範,他們也缺乏指示老師碰到這些情況應該要怎麼處理比較好的程序。
Photo: Yulissa Lanchi「女孩子要自己應付這一切」
英國女童軍(Girlguiding UK)曾針對女學生在校園內的性暴力情況進行調查,在 2015年的報告中,18歲的蘇西(Susie)出面分享了自己的校內經驗:「我曾經在走廊被猥褻過好多次,多到我都記不起實際數字,在那裡有好多可怕的回憶。」
「這種感覺真的很奇怪,身為一個女孩子,你似乎被預期要自己應付這些事情,去承認是妳自己招來了這一切,而不是那個男孩子導致的。」
不認為遭遇是特別的
蘇西在上周(13)接受BBC採訪時,更進一步的表示:「我不認為我在學校的遭遇是特別的。在走廊遭到猥褻,在女生發言時對她們叫囂、喝倒采,叫她們蕩婦之類的,對我來說都是很常見的事。他們顯然覺得這些應該當作讚美。」
「事後回想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多通報這些事情,因為這真的很嚇人,我感覺如果有很多人通報這件事情的話,這個問題就會被處理了吧。」
蘇西的確不是唯一遭遇這種經驗的人。

有些「較輕微」的性騷擾行為也因為「罪不致此」,頂多被老師當成「在開玩笑」。但這樣只會幫學生之間創造出一個更不友善的處境,也使問題更加惡化。
路透社英國一半女孩被性騷擾
英國下議院的婦女及平權委員會(Commons Women and Equalities Committee)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指出英國有超過一半的女孩子曾經遭到性騷擾、性暴力對待,次數之頻繁甚至成為許多女孩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學校不認真看待相關事件
報告也指出許多學校會隱匿不報,甚至不認真看待同學們的遭遇,有學生就告訴委員會他們的控訴往往「很容易被遺忘,而且也不太會有相應的處理動作」。
一些在學校工作的學者也警告,校內性騷擾與性暴力發生太常見,使得師生只會把它們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官方沒有具體處理策略
就算校方、學生、家長真的向官方控訴校內發生性騷擾與性暴力的狀況,委員會也發現英國教育標準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Ofsted)與教育部完全沒有明確的計畫來處理這些事情,或是針對這些問題做出妥善的管控。
去年紀錄片《狩獵場》(The Hunting Ground)探討美國大學校園中不分性別,但同樣遭到隱瞞的性犯罪問題。由女神卡卡所唱的主題曲《直到你親身經歷》(till it happen to you)也在第88屆奧斯卡上表演,並邀請了許多性暴力生還者一起站上舞台。

蘇西在受訪時也提到:「你當然會感到非常焦慮,而且當這些事情持續在發生的時候,你會覺得學校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Photo: PROEuropean Parliament
圖中的字樣寫著「男子氣概的藝術」。委員會的主席米勒(Maria Miller)認為,如果沒有善加處理這類不恰當的行為,只會讓英國的「少年文化」(Lad Culture)——一種強調男生就是要具有陽剛氣質、展現男子氣概的文化——更加氾濫。而且這種文化已經在英國大學間逐漸成為問題。
Photo: Hope Fellowship應該要制訂相關政策
這份報告也引述英國女童軍所提出一些建議。像是政府應該確立全國性的性暴力規範,劃撥經費給學校來杜絕校園性暴力發生。
英國教育標準局與私立學校監督機構(Independent Schools Inspectorate, ISI)應設立評估標準,確認學校是不是有確實針對性暴力事件進行紀錄、監督、預防與作出適切回應。
同時,也要提供小學與中學適切的性與兩性關係教育(sex and relationships education, SRE),並投資心力幫助老師培養相關知識,或是培養相關的專家。
民間團體也發起連署
英國政府將會有 60天的時間來針對這些建議進行回應。無獨有偶,英國女童軍也在最近發表連署,希望英國、蘇格蘭、威爾士教育部能夠「針對這種廣泛卻被隱藏的醜聞有立即的舉動」。

性別在二元劃分情況下,使得男強女弱成為我們根生蒂固的觀念。
Photo: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
在 2011年倫敦的「蕩婦遊行」(Slutwalk meeting),一名遊行者手拿著「不要就是不要」的標語。
Photo: Garry Knight反思性騷擾言論的正當性
像是碰到有人進行言語性騷擾時,比起直接責罵那些講出性騷擾言論的人,不如問他「你為什麼那麼說?」、「你覺得這麼講是真的嗎?」等問題讓他反思這些話的正確性。
讓加害者理解行為本身是錯的
在碰到性騷擾或性暴力事件時,根據發生事情的原因去處理,而不是結果。必須要讓做出性騷擾、性暴力行為的人知道他這麼做是會傷害人的,並且讓他理解這麼做會產生什麼結果。最重要的是,要告訴受害者這並不是他的錯,並不是他才導致這些行為的發生,他完全沒有需要被責備的地方。
不斷反思自己是不是帶有偏見
身為老師,難免會不小心將自己對性別的想像帶到學生身上,所以要盡量避免對男/女生產生任何的預設與想像,並不斷地質疑自己的知識與技能,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學生當下的想法與處境。

美國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在 2014年舉辦性暴力生還者遊行,參與者紛紛將旗子插在草地上,表達自己也是生還者之一。
Photo: Wolfram Burner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