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限定 用精油保存雨季的味道
講到雨的味道,你會聯想到什麼呢?是霉濕味、雨水打在泥土上的清新味道、還是跟柏油路混合而成的味道?在印度,就有著一款保存了季風雨的精油味。

印度雨季接在燥熱難耐的熱季之後,雖然季風帶來的暴雨有時會為印度帶來洪患危機,但雨季帶來的雨水幾乎是印度一整年的降雨量,因此格外重要。
路透社
圖的左下方以簡易的方式描繪出製油的器具。想要製油,就需要一個大甕、一根竹管、還有一個長頸瓶。
Photo: John Martin需要一個大甕和一個長頸瓶
製油者會先把想要蒸餾的花瓣或其他物品丟到裝有沸水的密封大甕,並在大甕底下用木柴或牛糞持續燒煮。
這個大甕會用竹管連接起另一個浸泡在冷水的長頸瓶,瓶子裡則預先裝好精油。等到混雜著香味的水蒸發後,水蒸氣就會透過竹管跑到長頸瓶,形成大家熟悉的精油。
挑戰製油者技術的小細節
製作方法聽來容易,操作起來卻非常挑戰製油者的技術,像他們得確保火勢足以強到讓水蒸發,卻又不會破壞香氣。另一方面,製油者也要持續讓長頸瓶處在冷卻的狀態,這樣水蒸氣才有辦法重新變回液體和精油混合。
原料就是季風洗禮過的土壤
而能夠保存「季風味」的原料,就像它的名稱「土地」或「潮濕」,就是被季風洗禮過的土壤。人們會把浸泡過大雨的土壤挖下來並燒製成一片片圓盤狀的陶器,隨後賣給製油者。製油者就會把這些陶器敲碎丟到銅製容器燒煮,剩下的流程大家也就知道了。

一名小販在街頭上販售著香水。隨著人工合成精油的發展,現在要找到真正用傳統方法提煉出的精油可說越來越不容易,但並不代表這項技藝已經消失。
路透社
圖為孟買的各月降雨量與氣溫。一般來說,印度在 3-5月是最炎熱乾燥的熱季,6-10月則是雨季,11-2月則是涼季。受到地形影響,各地的時節又略有不同。
Photo: Saravask
人們全身塗滿泥巴,躺在恆河旁試圖緩解熱季帶來的高溫。這張照片在 2015年6月拍攝,當地的氣溫已高達 44度,而本來要來的雨季卻沒有如期抵達。
路透社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