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動畫的浣熊熱 造就日本數十年生態問題

人們的喜好往往很容易受到大眾傳媒影響,在日本,一部動畫曾讓日本社會颳起了「浣熊寵物熱」,但隨著浣熊熱的退潮,大眾傳媒裡看不到的現實問題也讓日本社會頭痛起來。

文章插圖

源自美國作家與浣熊的回憶

浣熊在日本蔚為風潮的年代可以追溯至 1977年的卡通影集《浣熊拉斯卡爾》(台譯《小浣熊》)。這部影集是源自於美國作家諾斯(Sterling North)的回憶作品《我昔日的拉斯卡爾》(Rascal: A Memoir of a Better Era),書中描述諾斯曾經撿到一隻流離失所的浣熊,並把牠帶回家照顧。

一人一浣熊的確度過一陣子非常親密的時光,但是隨著浣熊越長越大,他發現自己也越來越沒辦法掌控這隻野生動物,鄰居也時不時抱怨自家花園被狸貓攻擊,最終讓諾斯挑了座茂密的森林,讓他最好的朋友回歸大自然。

文章插圖

擄獲小朋友芳心的可愛動物

這部作品在 1977年被日本以《浣熊拉斯卡爾》製作成 52集動畫影集,一播映後,劇中浣熊的可愛模樣立刻擄獲許多小朋友的芳心。一夕之間,許多日本小孩也希望可以像動畫中的男孩一樣,擁有一隻浣熊當作寵物。

日本政府晚了一步

在浣熊熱的尖峰時期,日本甚至一年要向北美進口 1,500隻浣熊,而等到日本政府決定要禁止進口浣熊,也不准人們把浣熊當成寵物時,似乎已經晚了一步。

文章插圖

被野放、棄養、逃跑的浣熊

後來有些小孩仿效動畫結局——也就是美國作家諾斯最後做的,把浣熊野放回大自然。有別於貓、狗、馬等動物,浣熊是難以馴化的動物,所以有些浣熊後來就逃跑了,有些飼主則是對浣熊長大後各種具侵略性、難以控制的脾氣深感挫敗,而選擇棄養牠們。

沒有天敵  大量成長

由於沒有天敵的緣故,回到大自然的浣熊數量立刻在日本激增,根據 2004年的統計,日本 47個行政區中,至少有 42個行政區都有浣熊出沒,不論是鄉村或城市地區,也因此受到不同層面的影響。

文章插圖

農作物被吃光光  一年近千萬的損失

以農家來說,他們的玉米、甜瓜、草莓、水稻、大豆、馬鈴薯、燕麥等作物常成為浣熊的盤中飧,牧場的草堆也是牠們理想的巢穴,對漁農來說,魚塭更成為浣熊名副其實的自助餐廳。

根據北海道大學學者池田透(Tohru Ikeda)在 2004年的統計,光在北海道,浣熊一年就會為農家帶來 3,000萬日幣(折台幣約 816萬元)的損失。

在城市也能存活

城市生活似乎也難不倒浣熊,因為牠們會窩在地板下的通風口,或是在老式木製房屋、寺廟或神社的閣樓築巢,然後透過人類丟棄的垃圾、造景池的鯉魚和金魚維生。

會傳染疾病

除了經濟上的破壞,浣熊對人類的另一個隱憂是會傳染狂犬病。2011年,一份刊登在《寄生蟲學雜誌》的研究指出,浣熊可能是寄生蟲弓蟲症的潛在帶原者。

還會破壞當地生態

而外來種入侵最不可忽視的,自然是對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舉例來說,自從浣熊在 1997年攻擊野幌森林公園的灰鷺棲地後,這些鳥到現在還沒有回到這塊棲地上。

文章插圖

想用撲殺  人民不贊同

這一連串問題讓有些政府想用撲殺的方式杜絕浣熊持續生長,卻遭到人民反彈。

2005年,秋葉晴美(音譯,Harumi Akiba)及其同僚研究指出,當神奈川政府在 2005年公布浣熊撲殺計畫時,立刻引起輿論反彈,認為政府應該以控制代替撲殺、對能否成功感到懷疑、質疑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等等。當時根據秋葉晴美等人做的統計,僅有 31%的神奈川人贊同以完全撲殺的方式控制浣熊數量。

動畫不再有影響

此外,這份研究也發現動畫《浣熊拉斯卡爾》不再左右人們對浣熊的看法。根據調查,有超過一半的受試者表示他們看過《浣熊拉斯卡爾》,但是這項數據並沒有對人們支持或反對浣熊撲殺的意見產生影響。

那隻曾經受歡迎的動物...

總而言之,這隻曾經成為舉國兒童最喜愛的動物,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後,成為令日本政府、生態系統、農家頭大的問題。

加強教育是根本

《鸚鵡螺文化》指出,目前日本政府仍然沒有有效阻止浣熊持續生長的方式,而且大量撲殺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他們認為,也許最根本的方式終歸是加強人們關於野生動物的教育,讓人們知道有些動物本來就比較適合活在牠們的原生棲地——或是在電視裡頭。

上線時間:2017/05/31
增修時間:2017/06/03  更正內文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