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業真是金雞母?

近年來,拚觀光、帶經濟等各種口號常見於新聞報導中,觀光產業成了蕭條景氣中的浮木一般,人人都渴望能攀上相關的熱門產業,賺得好幾桶金,但觀光業真得是百利無害的金雞母嗎?《德國之聲》24號時分享了不同的觀點。

文章插圖

一直以來,觀光業被視為機會無窮的財庫,押對寶的老闆們往往能年賺數百萬;事實上,日前台灣觀光局公布的2012年觀光外匯收入數字中,去年觀光收入總金額就達到新台幣3,485億元,比起2011年更成長了6.36%,這樣的消息振奮許多觀光業者,對許多人來說,觀光業似乎成了能振興台灣經濟的重要推手之一。

文章插圖

飛快成長的觀光業

觀光在世界各國都成了發展重點,《德國之聲》24號報導中提到,目前全球來看,世界上有9%的經濟來源就是來自觀光業,再換個角度解讀,全球每11份工作中就有1份工作與觀光有關連。

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的發言人卡爾包歐(Sandra Carvao)就說,「觀光業是波動最大的產業之一,一個國家中的自然災害和衝突都會直接影響到旅遊觀光業,但只要這些情況減緩恢復平靜,觀光業又會馬上恢復,而且還會成長得比衝突前更快」

法老魅力

以埃及舉例來看,2012年時,埃及的觀光業成長達到20%,來自世界各地、為了爭睹法老和金字塔真相的觀光客們,為埃及境內帶來了1,150萬美元(約台幣3.45億元)的觀光收入。觀光業堪稱是埃及最大的「雇主」,當地境內有13%的工作都與觀光產業相關:例如旅館業、計程車、伴手禮、建築業、裝潢業、農業、或是乾洗業和修繕業。

文章插圖

觀光業不保證大賺

但在令人振奮的數字背後,卻沒有反映出觀光產業工作的品質。舉例來說,埃及現在因為政局衝突不斷衝擊了觀光業,當地現在就面臨觀光客銳減,旅館人員被迫放起「無薪假」的窘境。此外,因為觀光業會隨外界環境「起伏不斷」的特性,卡爾包歐就認為觀光業不是貧困國家的經濟成長動力。

根據德國經發局(BMZ)表示,埃及當地有1/5的居民生活在貧窮線下,同樣地,觀光收入是最大經濟來源的肯亞,當地有11%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自觀光業,但是肯亞的民眾有一半以上是過著每天收入低於美金2塊以下的生活。

在德國的監督觀光業機構Tourism Watch工作的孟蕭森(Antje Monshausen)就說:「觀光業是季節性的、品質低落的工作,…許多開發中國家儘管有許多觀光客湧入,但當地其實有許多居民都是活在貧窮線下的情況,這顯示出觀光業對一地的經濟不是最主要的推手。」

文章插圖

穩定政局才能孕育良好觀光業

和觀光業相關的不只是收入而已,一國的政治局勢穩不穩定也往往會影響觀光發展,例如一地的自然資源、古蹟文物有沒有受到良好的保護和規劃,都會影響一國的吸引力。在制定觀光業的相關管理措施時,要是少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國民參與度時,一國的觀光業是很難有所作為地振興經濟。

文章插圖

土地侵佔

若再看到環境衝擊上,要發展觀光業往往會對一地的傳統產業、以及當地的土地使用帶來影響。

以德國自身為例,德國政府並不怎麼喜歡配合德國人「觀光發展要透明化和好管理」等訴求,在德國國際發展協會(GIZ)的藍吉菲爾德(Klaus Lengefeld)表示,土地使用和土地所有權是非常敏感的議題,公司行號或政府多半會用不透明的方法去取得最大的利益。

在各種決策下,受害的往往是當地居民,觀光監督機構Tourism Watch的孟蕭森就說他處理過許多類似案例:「漁民們告訴我旅館的建造、或是遊艇碼頭擋住了漁業用水,也有案例是『土地侵佔』(land-grabbing)的問題,例如一地要建造國家公園時,原本的居民就只得移往他處。」

「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佔有民眾的土地來建造機場、旅館等等相關建物。」

文章插圖

觀光業的道德規範

事實上,為了避免觀光發展對一地的衝擊,早在1999年時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就已通過了「全球觀光業道德規範」(global code of ethics for tourism),155個會員國同意要在發展觀光業的同時,也能確保一地的社會、經濟以及環境能永續發展。

這則規範注重觀光旅遊的權益,同時也要求觀光業要負起對消費者、環境、還有旅遊國的責任;此外,這項規範也提及了觀光業從業人員的權益。卡爾包歐說:「現在在某些國家還把這些規範放到了法律中。」

缺乏約束力

然而,監督觀光業的孟蕭森卻說這並沒有什麼實質效用,因為這些國際規範沒有提出實質做法,也沒有約束性。孟蕭森認為應該要建立起申訴管道,確保特定地區的民眾不會因為國內觀光業發展而影響生計;簽署規範的成員國,其國內的公司企業也應當要接受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的監督。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