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喊出...之前 先等等!
每年 4月1日,就是許多人摩拳擦掌,等著要對朋友好好惡作劇一番的時候,不過當你衝著對方大喊「愚人節快樂!」時,你知道愚人節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嗎?
「真正的說法」,不可考
嚴格說起來,愚人節的由來已經不可考,在不同地區甚至有自己的版本,不過目前最廣泛的說法是來自 1500年代的歐洲。
3/25當新年 4/1慶祝
在過去,羅馬共和國在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的推行下開始使用儒略曆(Julian calendar),雖然儒略曆中是把 1月1日視為新年的第一天,但隨著羅馬逐漸衰亡,許多基督教國家開始把 12月25日(耶穌誕生日)或 3月25日(聖母領報日)視為新年第一天。
以 3月25日來說,由於那個時候通常會碰到基督徒用來悼念耶穌受難、並為此舉辦各種活動的聖周(Holy Week),人們便會挑在 4月1日來慶祝新年,以此避免相關活動發生衝突(編註)。
在背後貼魚 因為好釣
一直到 1582年,當時的羅馬主教額我略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頒行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後,各國才陸陸續續重新把 1月1日視為新年的開始。
雖然說新年是換時間了,但對於拒絕改變現狀、或是沒有接收到相關資訊的人,就會持續在 4月1日慶祝「舊的新年」——結果就遭到周遭人嘲弄。以法國來說,人們會在那些「慶舊年」的人背後貼上紙魚,稱他們是「四月的魚」(Poisson d'Avril,英譯April Fish),意指這些人就像容易上鉤的魚一樣「單蠢」。
編註:關於當年慶祝新年的時間,也有說法指出,人們是從 3月25日一路慶祝新年到 4月1日,並在 4月1日來到新年活動最高潮。
用開玩笑來狂歡
另一種說法則和春分時節有關,有些國家會透過好幾天的狂歡活動來慶祝他們從冬天邁向春天,「亂開別人玩笑」自然成為其中一種慶祝方式。
今天是3月32日?
還有一說是源自英國詩人喬叟(Geoffrey Chaucer)的詩體短篇小說集《坎特伯里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據稱,當時書裡出現了「3月32日」的字句——雖然這多半是出自印刷錯誤,但也成為許多人互開玩笑的話題。
這群愚人很狡詐
有些說法則頗為在地化。來到被稱為「愚人村」的英國諾丁漢郡哥譚鎮(Gotham),相傳在 13世紀,任何國王經過的道路就會變成公家財產,結果當約翰國王(John, King of England)計畫要經過哥譚鎮時,人們為了捍衛他們的道路所有權,便決定拒絕接待國王進城。
因此當約翰國王到來時,鎮民們就開始裝瘋賣傻,讓國王相信這裡的人「傻到不足以施予懲罰」(也有一說是國王擔心被這些人的傻給傳染)。相傳愚人節就是為了慶祝「愚人村」的狡猾。
從讓人徒勞無功 再到街頭惡整
如果從文字記錄來看,會發現在 16-17世紀時,大多愚人節玩笑都跟讓人「白跑一趟」的惡作劇有關——像是讓人相信英國倫敦塔要舉辦一場獅子秀、派遣人去辦一件根本不存在的公事。
惡作劇博物館(Museum of Hoaxes)的館長波伊斯(Alex Boese)指出,大概在 19世紀時,大部分「慶祝」愚人節的方式為小孩在街頭上互開玩笑,像是在帽子裡擺石頭,再說服其他人來踢帽子;或是把一便士黏在人行道上等等,波伊斯說:「你可以在街頭上找到各種奇怪的惡作劇,畢竟街道就是他們平常的遊樂場所。」
隨著大眾傳媒也來「湊一腳」,愚人節活動就成為另一個層級的故事了。
文章看累了嗎?先來看BBC在 1957年的經典玩笑:義大利麵樹吧!
阿爾卑斯山的義大利麵樹
1957年4月1日,BBC Panorama以一支三分鐘的短片,介紹與義大利接壤的瑞士提契諾州(Ticino)的「義大利樹種植文化」,影片中提到相較於義大利,瑞士的義大利麵樹比較像「家庭產業」,也解釋了當地人如何讓義大利麵都長得一樣、在收成後又要如何處理等等。
據稱,當天一共有 250名觀眾打電話到BBC,很認真地詢問要去哪裡買「義大利麵樹」、該怎麼種、要去哪裡看義大利樹收成等問題,BBC的電話接線生則給出了「很實用」的建議:把一小撮義大利麵放到蕃茄醬罐頭裡,並祈禱一切順利。
從互動到被動的娛樂方式
放眼 20世紀,愚人節玩笑雖然不乏朋友間互相惡搞或是老師和學生的「惡作劇攻防」,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企業、品牌會在愚人節參一腳——畢竟只要夠有趣,他們就能在搏君一笑之餘,順帶幫自己賺一點名聲。反過來說,許多人也引頸期待著企業品牌會在愚人節推出什麼稀奇古怪的行銷廣告。
對於這種轉變,惡作劇博物館的館長波伊斯認為,隨著社會氛圍轉變,街頭惡作劇的消失多半是必然的結果,他評論道:「某種程度上,愚人節的互動性已經沒有那麼強了,現在比較像是一種被動的娛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