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曾愛上蓋城堡
承認吧,在你的心底深處有那麼一座城堡,可能是由枕頭、棉被、抱枕和幾張椅子搭建成,那裡沒水沒電又不通風,但狹小陰暗的空間卻是童年時的避風港,是擺脫功課或家長碎碎念的地方。
這就有趣了,為什麼來自不同背景的小孩,卻共同分享著這個「蓋城堡」的記憶?
小孩的城堡都差不多
《孩子的秘密基地:探索城堡、窩和樹屋在童年扮演的角色》(Children's Special Places: Exploring the Role of Forts, Dens, and Bush Houses in Middle Childhood,暫譯)一書的作者索貝爾(David Sobel)長期研究在不同文化中,「蓋城堡」對孩子們的重要性。
根據他的歸納,孩子們大概從 4歲開始會在家裡蓋城堡,6-7歲左右開始建造規模更大的建築,可能是樹屋,或是持續蓋城堡,這個現象會持續到青少年時期左右。
而全世界的孩子們蓋出來的城堡也都有一些類似的地方:親手完成,是孩子們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避風港,還有一定的隱密性,從裡頭可以向外窺視,但外頭卻無法看進裡面。
索貝爾形容,孩子們蓋出來的城堡就像是「家中之家」,是一個可以隔絕父母控制的地方,孩子們在蓋城堡的過程中也充分發揮創意,他表示:「很多魔法發生在孩子們的城堡中。」
「感覺就像與世隔絕一樣」
11歲大的德魯里(Grayson Drewry)和《華盛頓郵報》分享她在自己城堡中的感受,她告訴記者道:「待在城堡中就像待在一個安全的地方,一個自己的舒適泡泡裡一樣。沒有任何事情會影響你,你是真正的與世隔絕。」
意義非凡的過程
根據索貝爾的研究,他發現「蓋城堡」其實具有普遍性,是孩子們在發展自我意識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除此之外,蓋城堡的好處比家長們想像中的還多上不少。
刺激感官體驗,從玩樂中學習
孩子們向來都是在玩樂中學習,蓋城堡的過程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段五感學習及成長的旅途。
《情緒健康的孩子》(The Emotionally Healthy Child,暫譯)一書的作者希利(Maureen Healy)表示:「我們的五感每天都會受到刺激,但是蓋城堡的過程中會特別刺激孩子們的觸覺、聽覺、嗅覺和視覺。」
蓋城堡得先動動腦
孩子們在動工前,往往必須動腦想清楚如何才能讓城堡站立起來,當他們發現沙發的抱枕或是毯子撐不住開始崩塌時,就是孩子們開始學習解決問題的時刻。
邊蓋城堡邊社交 一邊施工一邊交朋友
如果孩子們打算蓋更大的城堡,那麼在施工過程中一定少不了其他孩子們的協助,這就是他們練習及發展社交能力的機會。
兒童國家衛生系統(Children's National Health System)的臨床心理學家明茲教授(Dr. Michael Mintz)說道:「蓋城堡的過程中,孩子們必須學習如何一起工作、一起制定計畫,常常還得討論關於城堡外觀的不同想法。施工過程中,孩子們也會扮演不同角色,是一個發展領導力,如:協調不同意見,整合不同想法和分派工作等的機會。」
放鬆壓力的小世界
就像大人們一樣,在城堡之外的時間,孩子們也被「快去刷牙!」、「寫功課了沒?」、「上床睡覺了!」這類命令追著跑。
其實孩子們也像大人一樣,需要休息、需要一個逃離現實和壓力的空間,城堡內黝暗的空間恰恰消除了他們不需要的刺激,強化部分孩子需要的刺激,像是:身體方面的舒適感及孤獨感。
交給孩子主導,家長受邀加入
蓋城堡這件事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家長得讓孩子們主導,避免積極介入。
兒童心理學家金恩(Emily King)提醒家長們,只要還在可以容忍的範圍內,就不要想著要接管、修改或是拆除孩子們的城堡。她說道:「不要搞砸孩子們的城堡,讓孩子們自在地發揮,讓這座城堡更舒適、安全。」
當孩子開口尋求幫忙或是邀請的時候怎麼辦?不妨加入孩子們的世界。
走進孩子們的世界,跟著孩子一起發揮創意
當孩子們開口邀請,索伯爾建議家長們,「大方地進入他們創造的世界」。
《都會家長》的新聞編輯高夫(Kristen Gough)與讀者分享了一個她曾幫上孩子的地方:當建材供應商。
在她的孩子們熱衷於蓋城堡的時期,每當去美式賣場Costco購物,她都會順手多帶幾個大紙箱回家,孩子們可以拆開紙箱、可以在紙箱上畫喜愛的圖案等優點,讓紙箱很快就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除此之外,她還提供孩子們洗衣籃、塑膠桌椅,甚至連瑜珈球最後都成為孩子們的建材之一。
成年人也在做一樣的事情
德魯里的媽媽表示,在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大人們也會有類似想要蓋城堡並躲進去的衝動。
她說道:「如果我現在也蓋一座城堡,或是把自己關在廁所裡一段時間,所有人都會以為有什麼地方出錯了。但我認為很多成年人現在也在做一樣的事,不論是在廁所或是洗衣間或是臥室,我得說這是一樣的衝動,我們都需要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