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寵物當要脅 受害者進退維谷
對許多飼主來說,貓狗地位等同於家人,但牠們經常是家暴事件裡最被忽視的底層受害者,施暴者藉著虐待寵物,威脅或控制另一半。美國65%家庭有寵物,但僅有3%家暴庇護中心有能力照顧寵物。愛護動物協會(ASPCA)網站上,化名M的家暴倖存者坦言,「假如能夠保護寵物,我會更快逃走」。另一半殺死了M的貓與狗,還拿女兒的性命威脅。
34歲的K無法馬上離開施暴的丈夫,因為兩個孩子捨不得家裡的狗,而附近的庇護中心全都無法讓他們帶狗入住;P的男朋友曾經抓起她最愛的貓,伸到窗戶外,揚言再惹他生氣就要殺了貓。後來這男友放火燒了公寓,一隻貓吸入大量濃煙死亡。P帶著另外三隻貓,在一處能帶寵物入住的收容中心得到保護。
另一個真實案例裡,一隻貓被活生生放進微波爐。當時受害的女性僅是出門採買,但前夫卻因她沒有事先請示而勃然大怒。她在離家一小時車程的地方接到電話,前夫揚言如果10分鐘內沒回家就要按下微波爐。
寵物威脅非個案
這樣的故事層出不窮:原已下定決心逃離施暴者的被害人,卻為了保護家裡的貓狗而拿自己的生命冒險。美國動物福利學會主管布蘭尼(Nancy Blaney)說:「他們會用盡所有方法去保護自己的寵物。因為在這種環境之下,寵物經常是他們生命中唯一的心靈寄託。」
三分之一的家暴被害人因為顧慮家中寵物的安危,延遲了住進收容中心的時機。有25%的家暴受害者說,一度回到加害人身邊的原因是顧慮寵物安危。這個數字得到研究支持,施暴者經常故意拿寵物當工具,用來恐嚇受害人。71%養寵物的受害女性在進入社福機構的時候,表示施暴者曾經威脅、傷害或殺害寵物。
家暴事件中,寵物不僅被拿來當作威脅的工具,更是直接面對暴力的雙重受害者。聯邦調查局(FBI)透過虐待動物的線索,追查潛在的家庭暴力事件。據統計,在家暴陰影下長大的孩子,虐待動物的傾向是其他人的三倍,32%家暴受害者說,孩子曾經傷害動物。
保護傘擴及寵物 打破受暴困局
為了保護家暴事件下的受害者與寵物,美國政府對此做出立法行動。總統川普在2018年12月簽署一項受到兩黨支持的《寵物與婦女安全法案》(Pet and Women Safety Act),簡稱PAWS法案。這項法案是農業法案一部分,全體內容涵蓋了農場、食品營養、生態保育、貿易、能源及林業。
法案的共同發起人民主黨聯邦眾議員克拉克(Katherine Clark)說:「你是要尋求安全的庇護,或者為了保護寵物而繼續待在危險的環境?沒有人應該在這兩者之間抉擇。」這項法案通過之後,人身安全與動物安全不再是家暴案件裡的二選一。
政府動用經費,幫助安置受害人的寵物。有的設置犬舍,有的提供可帶著寵物入住的房間,或是協助找到寄養家庭。法案同時修正了對於非法跟蹤騷擾的定義:「使人害怕他或她的寵物可能遭受死亡或嚴重受傷的行為。」
基於PAWS法案,今年4月起美國司法部的緊急與過渡動物收容補助計畫提供200萬美元的款項,給全國的家暴收容中心申請補助,增設寵物友善的設施。人類與動物關係調查機構(HABRI)執行長費德曼(Steven Feldman)說:「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不只家庭暴力事件增加,庇護中心友善寵物的需求跟著增加,這筆補助來得正是時候。」這筆資金還將贊助訓練課程,讓有關單位工作人員更加認識家暴受害者的需求、動物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在保護被害人的同時兼顧寵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