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阿伯吳宗信二度集資!拚明年七月發射,續寫台灣「太空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數位時代文/ 陳君毅 

2015年,火箭阿伯吳宗信發起第一次群眾集資,發射混合式火箭;2020年,他要再次向大眾集資,兩次間差了5年,但是吳宗信的夢想不變──在宇宙那方。

文章插圖

提到吳宗信這個名字,可能一時之間不知道他是誰,但提起火箭阿伯,或是五月天《頑固》MV,大家都能想起一個致力於在台灣發射100% MIT火箭的故事,而在經過將近5年的時間後,故事走到了下一個篇章。

火箭阿伯吳宗信,也曾經於五月天《頑固》MV中客串登場。

自2010年發射第一支混合式火箭開始,國立交通大學ARRC前瞻火箭研究中心(成立於2012年,以下簡稱ARRC)主任吳宗信開始四處演講,倡議台灣要發展火箭產業,並自行發射能夠載物的火箭。

文章插圖

更在2015年,吳宗信為了維持ARRC運作、發射混合式火箭至100公里的高空,發起群眾集資,兩年時間共4,105人參與,募得新台幣1,200+萬元。在五年後,吳宗信要發起第二次的群眾集資,過去5年的時間,究竟發生什麼事?

兩年的業界洗禮,確信台灣有自製火箭能力

5年前的集資,ARRC成功募得1,200萬元,隨後2016年,吳宗信從交大借調,創辦晉陞太空科技,直到2019年底,晉陞決定在台東進行火箭試射,傳出未先跟當地居民溝通,引起各方討論,讓晉陞這家公司更廣為人知,吳宗信才於ARRC的Facebook上提到:

2018年中因堅持「誠信務實」等的理念不同,被迫離開一手創辦的公司(晉陞)回到交大,繼續帶領學生踏實精進火箭技術,朝向夢想繼續前進。本人與創始技術團隊離開晉陞之後,已與晉陞毫無任何關係,交大前瞻火箭中心(ARRC)與晉陞之間更無關聯,希望不知情人士不要有所混淆。

吳宗信在2018年離開一手創立的公司,才浮上檯面。而與晉陞切割得越乾淨,反而看起來故事越多,但談起這段歷程中的愛恨糾葛,吳宗信還是以Facebook上的那句話總結:「因為誠信與務實兩個方向不合。」緊接著補充說:「當年從學校離開的時候,我都笑說自己的社會經歷是幼稚園等級,離開晉陞後,就像是拿到社會小學畢業證書了。」

當初創立晉陞,吳宗信是希望讓學生畢業之後有地方可去,不然隨著學生畢業、研替結束離開校園,也讓過去的累積化為烏有。儘管結果也許不盡人意,吳宗信仍認為在晉陞的那兩年非常重要,「真正離開學校出去闖,那兩年時間接觸到的工業界,都是最專業的, 也是因為有這樣在外面走過一遍,我才確定台灣真的做得出火箭 。」

吳宗信舉例,不管是耐熱材料、氧化劑等,拆開一台火箭上萬種零件,都能在台灣找到最頂級的合作夥伴,「也因為台灣有強力的半導體基礎才能做到,像是高濃度的雙氧水,長期提供給晶圓廠使用,火箭也用的到,品質好價格又合理。」

文章插圖

再次向群眾集資,火箭阿伯要發射「能載物的火箭」

而從晉陞離開後,吳宗信回到交大擔任特聘教授,發起第二次集資,他要做的是「發射類衛星載具」,也是在未來有能力載衛星到太空的火箭。

過去ARRC曾發射的探空火箭,任務目的是不斷地往上飛,但要能夠載衛星到指定高度的火箭(入軌火箭),必須要有精密的控制能力,抵達軌道的那一刻還需要有推力向量控制系統,甚至必須具備重新點火的能力。與先前最大的不同,吳宗信笑著說:「比起來五年前的火箭就像是沖天炮。」

之所以要集資,是因為發射火箭是一門硬科學,且需要「打群架」才能完成。吳宗信除了學生外,還養了15名全職工程師,年度人事支出就需要1,500萬元,靠著政府支援與自行籌措資金,ARRC仍有1,000萬元的缺口。

目前ARRC團隊正在進行火箭的懸浮控制,預計於2021年7月,完成可控制火箭的發射, 只要成功,在不遠的未來,台灣有機會擁有自行發射載物火箭的能力,全球目前也僅有13個國家有此能力 。過去台灣曾接續讓福衛五號、七號升空,皆委由美國代為發射。

為什麼發射火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文章插圖

但射火箭到底有多難,台灣為什麼要能夠自己射火箭?

吳宗信解釋說:「只要投入火箭研發,你就知道理工學院裡為什麼會有這些科技。」要做一支火箭,必須整合數學、機械、電機、物理、化工、材料、航太等技術,沒有辦法以一人之力完成。

也因為火箭領域橫跨眾多產業,吳宗信認為火箭有機會成為一個火車頭,帶領所有產業前進,「要射火箭,每一個產業都要拿出最頂尖的技術、最頂尖人才,可以促進產業的升級。」就如同1950年開始的太空競賽到1969年阿姆斯壯登月,也造就一大步的科技躍進,包含從現在的運動鞋、運動場的天花板、防火衣、消防設備,甚至是電腦,都是太空競賽下的產物。

如果台灣有能力自製火箭,也有機會讓所有的產業升級。

此外,吳宗信認為,發射火箭有助於一個國家的自信心,「只要在現場看過火箭發射,真的會流眼淚,如果我們能自己發射火箭,對全民來說都是一種榮耀。」

當台灣有辦法將自製的載物火箭射向天空,可以證明台灣尖端科技的研發與系統整合的能力,也代表台灣可以有更多人有勇氣做夢。而對吳宗信來說,他的夢一直都在宇宙,將近30多年來從未變過,只是比宇宙更遠的地方,是在台灣的地面上——讓ARRC能存活下去,「希望大家能再支持我們一次!」吳宗信說。

更多【數位時代】精彩內容:《氣墊鞋、泡麵裡的蔬菜包都是!源自登月計劃的10大技術,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紐約到上海只要39分鐘,馬斯克承諾實現火箭載客計畫
60天印出一支火箭,3D列印能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嗎?

數位時代 logo

數位時代

長期聚焦於全球、台灣與中國等地最新的科技、網路、創業、數位行銷等議題的動態及趨勢。受到企業領袖與新世代菁英的喜愛,更引領台灣社會對「新商業」的關注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