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貓熊保育有成,但大型肉食動物消失了

貓熊保育計畫可能是人類物種保育計畫中成效最卓著的前幾名,但在成功保育貓熊的同時,也有一些動物悄悄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文章插圖

最成功的保育計畫之一

如果要舉出幾個全球成功的物種保育計畫,大部分的專家或動物愛好者或多或少都會提起中國的貓熊保育計畫。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中國陸續採行打擊盜獵者、禁止買賣貓熊皮並劃定保護區等行動,讓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於 2016年時,將貓熊的生存情形由瀕危(Endangered)改成「易危」(vulnerable)。

保護貓熊,就能連帶保護其他物種

在中國生物學家眼中,貓熊是一種重要的「庇護物種」(umbrella species),意味著藉由保護牠們和牠們的棲地,與其共享棲地的其他物種也會間接受益。

這項計畫確實很成功,事後證明不少鳥類、小型的肉食動物,都受惠於中國為了保育貓熊所做的種種努力。

文章插圖

真的這麼成功嗎?

可是,周一(3)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員李晟發表的一項研究,對貓熊保育計畫的成效提出質疑,他指出人們可能在保育貓熊之餘,卻忘記了共享同片棲地的大型肉食動物。

豹、雪豹、狼和豺離開了

在研究檢視的 73個中國自然保留區中,有 66個是貓熊自然保留區,研究團隊發現自從展開貓熊保育計畫後,38%的雪豹、 71%的狼、81%豹和 95%的豺最終都離開這些保留區了。

生物學家認為,其中的關鍵可能是這些大型獵食動物對棲息地面積的需求和貓熊不同所致。他們指出,想讓這些動物能自在地在棲息地中四處遊走、打獵,需要的棲地面積可能比貓熊所需的面積大上 20倍,以至於人們將貓熊視為一種庇護物種制定保育對策的時候,無法滿足這些大型肉食動物的需求,導致牠們離開保留區。

文章插圖

沒有大型肉食動物 影響整個食物鏈的平衡

研究團隊指出,上述這些動物在食物鏈中往往扮演頂層狩獵者的角色,有了牠們,才能維持整個生態系的平衡,例如:避免有太多草食動物將植物吃個精光。因此長期來看,牠們的離開可能會影響整個食物鏈,最終甚至反過來影響到貓熊本身。

貓熊保育仍然是成功的計畫,但可以更好

即便在處理其他大型肉食動物上不夠完美,大貓熊仍然成功扮演庇護物種的角色,讓很多動物從中受益。李晟說道:「未能保護大型肉食動物,並不會抹滅貓熊作為一個成功庇護物種的事實,仍然有許多物種從貓熊保育工作中受惠。」

研究團隊主張,人們應該拋棄過往只將單一物種選為庇護物種的做法,考慮採許「多庇護物種」的保育策略,在制定保育政策的時候,必須將不同物種的需求考慮在內,例如:大型肉食動物,甚至應該進一步放大視野,以保育整個生態系為終極目標。

文章插圖

籌備中的貓熊國家公園

李晟希望這項研究能影響籌備中的貓熊國家公園,這是中國在 2017年提出的一項新計畫,預計將高達 2萬7,134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國家公園,讓平時分散在各地的貓熊更有機會遇見彼此,能夠自然交配並繁衍後代。成都大貓熊繁育研究基地的負責人侯榮(Hou Rong,暫譯)形容:「全新的大貓熊保育公園將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天堂,並對整個生態系提供有力保護。」

研究團隊最後表示,保護生態系中的大型肉食動物數量,最終能有效增加整個生態系的彈性及永續性,有利生態系中貓熊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