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瀕危動物做保育?各說各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台灣動物新聞網文/ 許雅婷 

以George Wilson為首的澳洲研究團隊,於13日在《自然保育通信》(Conservation Letters)提出一項保育計劃。該計劃建議,政府可以「出租」瀕危動物給地主、社會團體、企業家等,在私有土地上培育動物並從中獲利,一起加入阻止物種滅絕的行列。此計劃一出得到許多學者的支持,但也有另一種反對聲音認為,動物和金錢交易扯上關係太過危險,其利弊難以判斷。

文章插圖

推出此計劃的領導者,澳洲國立大學兼任教授George Wilson說明,在私有土地上培育脆弱的物種,例如無尾熊、袋獾、岩袋鼠等,能夠保護牠們免於被貓、狐狸等天敵攻擊,以及人為農業開發的迫害。舉例來說,擁有適合的樹木、能提供保護、防止犬隻攻擊的高爾夫球場,就很適合協助養育無尾熊。

文章插圖

政府可以經營網路出租平台,提供符合條件的地主登記;地主則可以從瀕危動物數量過多的區域中,得到想要保育的對象。地主須將私有地變成培育、繁衍動物的保護區,並且有責任照顧好這些動物。

地主經營保護區的同時,除了有政府的獎勵金,也可以藉此賺取觀光財。而當動物數量到達飽和時,可以將牠們野放到其他動物數量下滑的區域,或者透過市場機制將動物轉手給其他想參與計劃的地主,從中獲取利潤。

George Wilson表示,這項計劃目的在於恢復已經嚴重減少、退化的棲息地,回復澳洲的生物多樣性。如果投資者可以從保育動物中獲利,就會有更多的私有地被投入做為保育棲息地之用,如此一來也能擴大對國家生物多樣性的貢獻。雖然政府必須處理好動物租賃事宜、動物福利及監督制度等問題,但是,政府將不再是唯一一個有責任要保育動物的角色。

文章插圖

這項建議計劃公布後,許多學者紛紛表態支持。澳洲地理雜誌的創辦人Dick Smith表示,願意全力支持這個計劃;澳洲生態學者Hugh Possingham也表示,居住在保護區裡面的動物,其實沒有維持自然秩序的功能,我們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讓動物回歸大自然。而這個計劃中,鼓勵將動物移轉到各個私有地上,或許能帶來最終目標的成功。

然而,也有其他學者肯定其善意的出發點,卻表達出他們的疑慮。美國保育專家Holly Jones指出,當市場失去保育的動機時,會發生什麼事?儘管世界上物種消失的太快,急需一個強而有力的保育對策,但是將野生動物商品化是否正確,仍然有待商榷。


延伸閱讀:《動物界好消息!大貓熊不再瀕危
澳女夜泳遭鱷魚拖走 議員直批:「再怎麼立法都防不了蠢蛋」
澳洲計畫撲殺2百萬流浪貓遭批

更多台灣動物新聞網精彩內容:
拯救野生動物 澳洲打開野犬柵欄?
歹活不如好死 澳洲安樂700隻無尾熊
近2成瀕危物種未保育 澳洲遭抨擊

台灣動物新聞網 logo

台灣動物新聞網

「台灣動物新聞網」是一個立足台灣,心懷全世界動物的資訊平台。雖然報導主題環繞著大家熟識或不熟悉的蟲魚鳥獸,但核心信念是透過對動物的關切,落實動保和環保。 因為此刻因棲地消失難以覓食的北極熊,極可能是來日人類的寫照! 關心地球村,請別忽略了動物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