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瀕危物種大作戰
為了保育瀕危的物種,美國設立了《物種保育行動法》(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ESA),藉此保護許多瀕危的生物,像是美國國鳥白頭海鵰(bald eagle)、美洲海牛(Florida manatee)、與加州神鷲(California condor)。
想被保護前 先接受核可
不過想被保護也沒那麼容易,你得先被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FWS)認可,才能被列上ESA的保育清單,而根據議會在 1982年所擬定的程序,需要兩年才能完成申請。
平均申請時間要 12年
然而,近日的研究針對 1973年到 2014年被列入保護的 1,338種動物進行分析,發現平均每個物種必須花上 12年的時間才能通過申請、進入保育程序,這遠遠超過一開始所預設的兩年。更有 42種生物在 1973-1995年間,就因為嚴重的時間拖延,早在被列入保護清單前就絕種了。
等待時間跟法案的成立時間一樣長
「這麼長的等待時間真的是非常驚人,」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博士帕克特(Emily Puckett)說道:「有些物種的等待時間幾乎就跟ESA本身的成立時間一樣久。」她也提到他們只有針對名單上的物種進行分析,還沒計算到那些仍在等待被列入,或是被回絕的申請物種。
列入名單 後續動作跟著來
「被列入ESA名單只是個開始,」帕克特說:「只有在列入保育之後,當局才會開始擬定保育計畫,這些物種才能有一個特別規劃的保育地帶,也才能擁有保育資金。」
但不僅是申請程序,這些後續計畫也常常遭到延誤。
拖延時間造成生態系偏差
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有脊椎動物(如爬蟲類、魚、鳥、兩棲動物或哺乳類)的核准時間明顯比無脊椎動物、植物來得快,這不但會增加後者滅絕的機率,也很容易造成生態系的偏差:「這些物種是食物鏈中的最底層,他們如果滅絕了,會對生態系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等越久 越難保育
其實在這樣的研究出來前,就已經有保育團體意識到這件事情。在 8月23日,為了提高人們對議題的重視,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就對FWS提出告訴,指控該部門在 2008年到 2010年間拖延了 417種動植物的保育申請。
CBD在他們的聲明中也提到:「延遲保護對於在轉瞬之間就會滅絕的物種來說非常致命。我們等得越久,要救援這些物種的難度就越高,而且也更貴。」
政府部門:我們也不輕鬆
針對這些指控,FWS也回應到每天他們都得跟大量的保育申請奮鬥,這對他們來說也一樣不輕鬆。在 2012年的預算申請中,FWS也寫到:「這些巨量的申請完全癱瘓了我們的作業能力,如果我們把所有的資源都用來回應這些申請,我們就沒有其餘的能力去把真正有需求的物種列入清單,這絕對不是個令人滿意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