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何處去(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旅

2014年要去哪裡玩?今年的「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想出了很特別的主題:一次世界大戰之旅。

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在明年屆滿100年,相信到時候各地必定會有不少紀念性的活動舉辦,對軍事迷、或是喜歡主題之旅的人來說,或許就可以趁機在明年來場深度歷史之旅,快來看看有哪些景點可以放到你的旅行清單中吧!

文章插圖

比利時:罌粟花田

來到比利時的法蘭德斯(Flanders),你會看到不少罌粟花裝飾的紀念品、詩集字句,這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一位加拿大的軍官麥克瑞(John McCrae)為了紀念朋友寫下了詩句:

在法蘭德斯戰場,虞美人迎風開放
開放在十字架之間,一排排一行行
標示我們斷魂的地方
雲雀依舊高歌,展翅在藍藍的天上
可你卻難以聽見,因為戰場上槍炮正響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這些字句在當地傳誦多年,也成為向勇敢犧牲的戰士致意時的代表。時至今日,不只是比利時當地,當你在各國的追悼會或是紀念會上,都會看到罌粟花的現身。

文章插圖

土耳其:加里波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超出歐洲區,當時在土耳其的加利波里半島(Gallipoli peninsula)上就發生了慘烈的戰爭,總計有34,000名來自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士兵戰死。

加利波里半島位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西南方,與愛琴海和韃靼尼爾海峽接壤,當時由法俄英義美組成的協約國,希望能經由海峽進入土耳其,並控制伊斯坦堡。

文章插圖

比利時:泰恩卡特墓園

在所有紀念一次世界大戰的公墓中,位在比利時的泰恩卡特公墓(Tyne Cot Cemetery)是最大的墓園,總計有11,945名士兵長眠於此,他們來自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南非、以及西印度。在這片墓園中,還有35,000名士兵的名字記錄在此,他們的遺體至今皆未能找到。

走在泰恩卡特的墓園中,你會在墓園中央看到「救贖十字架」(Commonwealth Cross of Sacrifice)立在德國碉堡上,十字架俯瞰墓園中一座座白色的墓碑,在這裡,你能感受到的戰爭痛楚和悲傷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比擬......

文章插圖

法國:聖誕節休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眾多的戰役中,聖誕節休戰(Christmas Truce Memorial)的事蹟彷彿成了傳說,目前最有名的說法是,1914大戰剛開打的那年,一場足球賽出現在戰場上,雖然後世沒有太多人可以描述事件,但在法國弗雷蘭吉安(Frelinghien)的村落中卻可以看到一個紀念碑寫下此事。

文章插圖

比利時:曼寧紀念門

一次大戰期間,比利時伊普魯斯(Ypres)當地發生慘烈的戰役,當地的曼寧城門(Menin Gate Memorial)成了54,000名士兵的長眠之處。每天晚間8點,城門會禁止車輛交通,附近軍營的號角手會吹起向罹難士兵致敬的樂曲,這種景象每年夏天都會吸引許多遊客駐足一同悼念。

文章插圖

法國:詩人歐文之墓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英國詩人歐文(Wilfred Owen),他在1915年參與戰事,從他的詩作中可以看到戰爭的傷痛還有與朋友的往返信件。

歐文最有名的作品是《不幸喪生青年頌歌》(Anthem for Doomed Youth),他的作品也被視為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手記錄。歐文在停戰日的前一天戰死,他的死訊則是在大家歡慶停戰時才送達他母親手中。

文章插圖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拉丁之橋

1914年6月28日,奧地利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在賽拉耶佛附近的「拉丁之橋」(Latin Bridge)遭到暗殺,這也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文章插圖

法國:停戰之地

1918年11月11日,打了4年的世界大戰終於結束,德國也接受了協約國提出的要求。當年停戰協約簽訂之處(Armistice Glade),就是位在法國雷通德(Rethondes)當地一處空地,現在這個地方則是被樹林環繞。

文章插圖

比利時:死亡溝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時的「西線戰場」上的壕溝戰綿延數千公里,當時士兵們在寒風中,只能在淹滿水與泥巴的壕溝中找尋避難處。來到比利時的狄克斯梅德(Diksmuide),部分留存下的壕溝可以讓你想像當時戰爭的慘烈和士兵們的無奈。

文章插圖

法國:藍勛之坑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諸多戰役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之一就是發生在法國索姆(Somme)的對戰,當時至少造成100萬名士兵死亡。當年英國士兵用計,在地底埋下28.8噸的炸藥,這場攻擊也為協約國鋪下勝利之路。

當時炸出的大洞被稱為藍勛之坑(Lochnagar Crater),儘管洞穴上面鋪滿綠草,但現在依然可以從洞穴的大小看出當時炸彈的威力。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