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人口老化和勞動力不足
中國在 29號時宣布結束一胎化政策,允許夫妻生兩個孩子,這也代表已經施行了 36年的人口生育政策正式結束。
過去,中國的一胎化政策遠近馳名,一開始要控制人口的政策,在近幾年成了高齡化社會與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源頭,儘管中國政府已經宣布開放夫妻生兩個孩子,但對許多在沒有兄弟姊妹圍繞下成長的中國民眾來說,他們這些獨生子女的人格特質、還有心理壓力,都與有手足的孩子們相當不同。
少養孩子多養豬
一胎化政策開始前,中國的家庭平均會有 4個小孩,但自從 1979年的一胎化政策開始,這些情況有急遽的轉變。
2013年時,正進行藝術專題《兩個我們》的攝影師范石三描述他到甘肅省的經歷,他發現「當你走在城鎮中,會發現四周掛著紅底白字的醒目標語,上面寫著『少養點孩子,多養點豬』」。
不問為何只有一個孩子
同樣是獨生子的藝術家范石三,他在作品《兩個我們》中記錄下獨生子女的影像,他以特殊的表現方式讓作品中的主角出現另一個相對性的自我幻影。
范石三接受訪問時表示,大多數來看他的攝影展的觀眾們,都不知道他們其實相當特別,許多父母甚至也忘記為什麼他們就只能生一個孩子的原因,或是也沒想過其他可能性。
1979那年,中國政府針對許多仍習慣子孫滿堂的家庭開始實行一胎化政策,最開始時,小朋友們儘管沒有兄弟姊妹,但因為家族龐大的關係,孩子們還是有其他堂兄弟姊妹可以作伴,家族之間的關係還是相當緊密。
一胎化政策簡述
- 大約有 4億個孩童因為 1979年一胎化政策未能誕生到世界上
- 違反一胎化規範的夫妻,要受到的懲罰不一,有的是付出高昂罰金、有的是丟了工作,也有的人等於是被迫墮胎
- 隨著時間過去,中國部分省分放寬了一胎化的限制,若是夫妻之中有一位是獨生子女家庭,就可以再多生一個小孩
- 如果是少數族群、或是鄉村地區的民眾,則一樣不用受到一胎化政策的限制,可以再多擁有幾個孩子
什麼是兄弟姊妹?
但事情開始有所轉變,美國麻州安默思特學院(Amherst College)的社會學者凡妮莎(Vanessa Fong)從 1997年開始追蹤 2,273位獨生子女,每年她會和其中 600到 1,300位研究對象進行面談,從一場場的追蹤對談中,她可以了解長年沒有兄弟姊妹圍繞下,會對獨生子女造成那些影響。
剛開始,要讓面談的獨生子女了解甚麼是「兄弟姊妹」是很難的事情,因為過去讓他們用這些稱呼的對象是同齡親戚,例如堂兄弟姊妹。
就算受訪者已經是青少年階段,凡妮莎還是發現她必須要詳細解釋兄弟姊妹和堂/表兄弟姊妹之間的差異。
「(訪談時)他們會說:『喔我有很多哥哥姊姊啊!』,然後我會回問:『真的嗎?很多人都沒有兄弟姊妹喔。』,然後他們會回話說:『喔,我說的是我嬸嬸的小孩啦。』」
家族聚光燈全在一個孩子上
除了少了直系的兄弟姊妹外,第一代的獨生子女還多了其他問題要面對。自從家中的小孩減少之後:「許多家庭發現,過去要用在好幾世代上的教育和相關花費,現在全集中在一個小孩身上。」
結果就是,中國的獨生子女們比先前的世代擁有更高的教育水準,當地的教育花費也水漲船高。從前,一個家庭會選出家中的一個孩子繼續進修,但在一胎化政策後,這樣繼續受教育的壓力開始壓在一個孩子身上。
被畫好的未來藍圖
32歲在北京長大的葛楊(Ge Yang),她談到自己的長大過程時,就說他當司機的父親、還有會計師的母親投注極大的關注和壓力在她身上,這也改變了她的生活。
「如果我的爸媽有其他小孩的話,他們就不會放那麼多心力在我身上,我就可以有其他時間做做我真的有興趣的事情。像我爸媽這個世代的父母,都喜歡替孩子決定好未來。」葛楊說。
因為我是獨生子,我有責任
葛楊現在在藥局擔任銷售業務員,這在當地算是典型給中產階級人士做的工作。葛楊認為,要是她有其他兄弟姊妹去分攤父母的期望,她可能就會選擇其他的工作,或是搬出北京。「我想如果我有機會的話,我會到旅遊業工作,或是選擇到其他城市生活。」她沉思地說。
「但因為我是獨生女,我有責任照顧我的父母親,我不能離開這裡。我必須要待在他們身邊。這是我無法改變的現實。」
儘管聽來無奈,但葛楊認為獨生女這件事情並不悲情:「因為我是獨生女,所以我可以享爸媽完全的愛護,我不想和其他人分享我的爸媽。」
信任度低、不愛競爭、討厭責任
然而,說到中國有名的「小皇帝病」──被寵壞又自我中心的性格──時,這「病症」就讓相當多人敬而遠之。
許多學者認為,獨生子女家庭長大的孩子們,在人格上與其他孩子們沒有差別,但一群澳洲學者的調查中,卻發現相反的結論;這群學者用了一系列的調查、可以得到獎賞的遊戲等等,來測驗獨生子女們的行為特徵,就發現這些「單身子女」展現相當不同的人格。
墨爾本大學的經濟學者厄爾可(Nisvan Erkal)就說「我們發現因為一胎化政策下成為獨生子女的小孩,他們很顯著地不信任他人、不相信自己、不願意承擔風險、也不太願意與他人競爭,我們的調查中也觀察到這些孩子的觀點比較負面,也不會想承擔責任。」
家庭關係越來越淡
一胎化政策後期出生的孩子們,展現更多的特徵,因為在政策施行初期出生的孩子們,還有其他親戚的孩子可以作伴,但隨著時間過去,近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多半都來自爸媽也是獨生子女的家庭,過去數代同堂的景象不復見,家庭人口越來越少。
根據學者凡妮莎觀察,中國當地的人們因為工作的關係離家,這也讓這些獨生子女漸漸失去和祖父母、孩提玩伴之間的聯繫,「中國變了很多,家族成員間的關係也淡了很多,在過去幾個世代中,人們很難搬到其他城市或是國家的,但現在,你可以看到許多人到處遷移,他們在中國各地移動,或是搬到其他國家」。
有新朋友,沒有老朋友
有了孩子的葛楊,她現在深知自己的3歲女兒正過著與她小時候完全不同的童年,「我的女兒將不會有太多穩定不變的朋友。她在長大的過程中會有許多新朋友,但很難有一起長大的老朋友」。
儘管新放寬的一胎化政策讓葛楊和她先生可以多擁有一名孩子,但她隨即打消了念頭,因為養第二個孩子太花錢,她希望可以繼續維持現在舒適的生活方式:「不是說我們不想養更多小孩,而是我們現在沒辦法給更多孩子更多機會,如果我不能提供(學習)機會給我的孩子,那他可能會輸給其他小朋友。」
儘管一胎化政策才剛放寬,但可以預期的是,這項政策將會走入歷史、成為教課書上的一個篇章,至於一胎化政策到底給獨生子女帶來好或不好的影響,就留待後話議論了。
上線時間:2013/11/26
增修時間:2015/10/30 更新中國宣布結束一胎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