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前線風雲錄:俄軍壓境 美國、北約如何保護「重要夥伴」?

周二,烏克蘭危機背後的兩強——美國、俄羅斯——領導人就當前的危機召開了會議。會中兩人雖然相互劃清界線,卻也沒有做出任何政治承諾,顯示這場圍繞著烏克蘭的政治棋局才剛剛展開……

文章插圖

俄輕易動武 西方必定嚴厲回報

周二(7)這天,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召開了2小時的會議,就俄羅斯調派大軍駐紮俄烏邊境一事展開討論。

在這場被雙方視為「坦率、務實」的談話中,普丁明確告訴拜登,他對2015年俄國、烏克蘭間的《明斯克協定》(Minsk II,註)落實狀況並不滿意,也不樂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持續東擴;而拜登方面反過來威脅,要是俄羅斯膽敢進犯烏克蘭,美國及其盟友勢必發動強力的「經濟制裁及其他措施」加以回擊——雖然「派美軍部隊進駐烏克蘭」並不在考慮之中。

無清楚協議 未來再討論

儘管兩人相互攤了底牌,也一致同意未來會繼續磋商,但這場會談並沒有讓當前烏克蘭邊境局勢降溫,而在雙方互相文攻武嚇一番後,烏克蘭邊境的未來發展依舊十分詭譎不定。

註:《明斯克協定》是2015年俄國、烏克蘭所達成的一項協定,除了設定停火條件,還就親俄分離主義者未來的自治地位作出安排。

文章插圖

11月俄軍大舉壓境

當前的這波烏克蘭危機大約從11月初開始不斷升溫,目前至少已有9萬名俄軍士兵抵達俄烏邊境,而根據美軍所取得的情資,接下來還會有更多俄軍士兵陸續抵達,總人數將上看17萬5,000人,最快可能在2022年初就會入侵烏克蘭。

但俄羅斯方面則是否認了任何該國即將入侵烏克蘭的臆測,指出屯兵俄烏邊境單純只是出於防禦性目的,並稱任何人都不該對俄羅斯在自家領土上的調兵遣將指指點點。

烏克蘭危機後 邊境風吹草動很敏感

可是這樣的說法卻無法說服烏克蘭,畢竟在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後,雙方邊境上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關注,而且烏克蘭至今依舊不時會與東部國土上的親俄分離主義者發生零星衝突,俄軍在邊境的行動自然令他們芒刺在背。

加上今年4月,俄羅斯也曾使出類似招數,以軍演之名在俄烏邊境一帶聚集了大量士兵,一度令各國相當緊張。雖然演習結束後俄軍就班師回朝,不過當時俄軍的動員規模依舊讓烏克蘭不敢大意。

文章插圖

協定執行現況不佳、不滿北約老想東擴

《美聯社》、BBC等外媒推測,普丁這次突然發難,無非是出於兩大原因:不滿《明斯克協定》的執行現況,以及不滿北約的東擴野心。

俄羅斯先前曾指出,2015年該國與烏克蘭在法、德斡旋下所簽訂的《明斯克協定》始終未獲落實,承諾給烏克蘭東部親俄分離主義者的自治權安排毫無下文,俄羅斯也因此拒絕與法國、德國、烏克蘭等再次展開會談,聲稱如果烏克蘭無心遵守,那麼再開多少會也是徒然。

「停在俄羅斯南部的航空母艦」

更讓俄羅斯不高興的是,近年來美國、北約成員一直在軍事上積極馳援烏克蘭,提供軍武、舉辦聯合軍演,有些北約成員國未來還計畫要在烏克蘭成立軍事訓練中心,種種舉動都令北約的觸角進一步向東延伸。美國智庫卡內基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的研究員魯默(Eugene Ruemr)和魏斯(Andrew S. Weiss)形容,北約的一連串動作,已經令烏克蘭逐漸成為普丁眼中一艘停在俄羅斯西南部羅斯托夫州(Rostov Oblast)外的航空母艦。

因此,近年來普丁也反覆警告美國及其盟友,讓烏克蘭正式加入北約將是俄羅斯不可侵犯的政治紅線。

文章插圖

兩國系出同源 俄烏本是一家親

但另一方面,普丁對烏克蘭的堅持除了國安以外,還與他「俄烏一家親」的觀點有關。普丁在7月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詳述了烏克蘭、俄羅斯的歷史(註),闡述了普丁「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屬於同一民族」的看法,他還在文中稱現在的烏克蘭政府正在執行「反俄羅斯計畫」(anti-Russian project),而他們的下場將是「摧毀自己的國家」。

德、法內政繁忙 普丁難得好時機

除了這些背景,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J. Burns)補充,最近的國際情勢對普丁而言也是一片大好。

目前,美國的兩大盟友法國、德國恰巧都忙於內政而難以抽身,前者正在籌備明年春季的總統大選,後者則剛剛成立新政府,加上近期能源價格走高,俄羅斯現在的經濟實力也比幾年前更好,使普丁相信自己有夠多的籌碼可以把握機會、擴大俄羅斯的影響力。

註:現代烏克蘭的所在地,其實也是古代基輔羅斯公國(Kievan Rus',882-1240)的所在地,其首都就是現代烏克蘭的首都基輔。這個以東斯拉夫人為主的國家在蒙古西征時滅亡,隨後形成了烏克蘭、俄羅斯及白羅斯等不同民族,並各自建國。今日,這三個國家的語言、文化中,都各自保留了一些繼承自基輔羅斯公國的元素。

此外,在蘇聯執政期間,烏克蘭發達的工業吸引了許多人前來就業,因此今日不少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在對方國家中都有家人,而兩國間這一層層緊密的政治歷史文化關係,也成為俄羅斯口中「俄烏一家親」觀點的重要基礎。

文章插圖

拜登:俄膽敢動武 西方必定嚴厲回報

根據雙方的說法,周二的這場會議相當「直率、務實」,氣氛相當和緩,兩人不僅相互問候,會議中不時還會說個笑話。然而,會議中兩人也各自劃清底線、向對方提出要求。

普丁強調,俄羅斯方面希望美國及北約拿出「可信、長期的保證」,承諾未來「北約不會再往東擴,並且不會在俄羅斯國土附近部署可能威脅俄羅斯的武器系統」;而拜登則清楚警告普丁,倘若他輕舉妄動,美國雖然不考慮駐軍烏克蘭,但必定會與盟友發動「嚴厲的經濟制裁和其他措施」回擊俄羅斯。

狙擊主權基金、俄羅斯銀行

依照先前白宮透露的訊息,美國可能會將目標對準俄羅斯的主權基金、限制俄羅斯盧布匯兌,最嚴重甚至不排除將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這將會讓俄羅斯銀行、金融單位與其他金融機構往來的難度大幅增加。

此外,美方亦不排除介入俄國、德國合作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Nord Stream 2 pipeline),藉此減少俄羅斯的收入——不過這會需要德國的合作,而德國方面勢必也會對此一手段評估再三,畢竟這麼做,德國自己也會受影響。

至於拜登所謂的「其他措施」,白宮方面則未提供更進一步的訊息。

沒有撤軍承諾 未來情勢依舊緊繃

不過除了上述內容,普丁和拜登並沒有就緩解當前的局勢達成任何共識,意味著在接下來一段時間中,駐紮在俄烏邊境的俄軍可能只增不減。

文章插圖

烏克蘭危機未來會如何?

BBC在報導中預測,未來這場烏克蘭危機將有三種可能的收場方式:俄軍鳴金收兵、俄軍大舉進攻,或是透過外交管道解決問題。

其中,鳴金收兵是最不可能的結果,畢竟普丁已經動員了大批部隊,在國內、國際上也都面臨著壓力,因此被拜登威脅幾句就撤軍,勢必於他的個人形象及政治利益皆不利。

普丁外交小勝利 迫美調整戰略順序

而從會談結果來看,透過外交管道或許就成了最有可能的方案之一。美國海軍分析中心(US Centre for Naval Analyses)的俄羅斯軍事專家考夫曼(Michael Kofman)推測,俄軍表現出的強勢態度很可能是為了要將烏克蘭、美國重新逼上談判桌,一方面迫使烏克蘭在國內的親俄分離主義者議題上做出更大讓步,另一方面則是阻止北約東擴。

不過在此前,光是召開這場會議,普丁就已經在這場外交爭鋒中小占上風,因為他成功提升了俄羅斯在美國戰略順序當中的順位,提醒美國在對付新對手中國之餘,也不能忘了老對手俄羅斯。

北約難題:如何保護「重要夥伴」?

《紐約時報》則在另一篇報導中指出,藉由這場危機,普丁已經讓烏克蘭成為北約最頭疼的問題。畢竟倘若烏克蘭是北約正式成員,那麼其他會員國就能以名正言順地以「共同防禦」為由駐軍協防,偏偏現在烏克蘭只是「重要夥伴」而非「正式會員」,而給予正式會員資格又是俄羅斯踩不得的政治紅線,如何協助烏克蘭就成了北約的一大難題。

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主席達爾德(Ivo Daalder)一語指出,北約的難題總結起來就是「維護信譽」——面對不是正式會員的烏克蘭,「你要如何協助維護其獨立及主權呢」?

文章插圖

軍事攻擊顧慮最少 雙方各自盤算

至於軍事攻擊,則是俄羅斯軍事專家考夫曼眼中普丁最無須瞻前顧後的選項,因此他警告各方千萬不能輕忽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加上俄羅斯的經濟又處於自2014年以來的最佳狀態,意味著普丁有充足的本錢發動戰爭。

但俄羅斯也不是沒有顧慮,畢竟兩國的實力在2014年的衝突後都有所增長,而且要是開戰,北約、美國也勢必不會坐視不管,背後的成本不得不一併列入考量。

「普丁從來不吹牛」

「普丁從來不會吹牛,」俄羅斯智庫卡內基莫斯科中心(Carnegie Moscow Center)的研究員史坦諾娃亞(Tatiana Stanovaya)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外界不應低估普丁動武的可能,「普丁把對烏克蘭動武放到談判桌上,要是無法從美國手上獲得想要的條件,他很可能會真的實施計畫」。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