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懶人包(更新至8/26)

自從2014年2月下旬回應示威民眾,進行修憲並限制總統權之後,烏克蘭的歷史進入了另一個篇章。

但他們沒有因此走向康莊大道,反而因為地理位置、歷史脈絡、自然資源和經濟等等因素的糾結,陷入另一波混亂的局面。

文章插圖

政治危機越演越烈

烏克蘭的政治危機越演越烈,俄國在2月28日揮軍進入烏克蘭唯一的自治共和國「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Crimea),消息傳出後引起歐美各國連聲譴責。

正當烏克蘭的新政府指派新任海軍將領,以作為回應俄國的舉動之時,又傳出新將領「叛變」,轉向效忠擁有親俄派領導人的克里米亞國。

從2013年11月開始的烏克蘭政治危機,牽扯團體越來越多,不只美國,連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都加入了混戰,各國反對俄國介入烏克蘭領土,紛紛祭出談判、施壓的行動,希望能對俄國造成壓力,驅使俄國撤兵,進一步解決烏克蘭危機。

新任海軍將領「叛變」

2014年2月28號,得知俄國出兵進駐克里米亞半島後,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Arseniy Yatsenyuk)表示他們現在的情況如同災難臨頭,並要求英、美兩國根據1994年簽署的協議保護烏克蘭領土安全。

3月1日,隨著對峙情勢越來越緊繃,烏克蘭新政府指派海軍少將丹尼斯‧別列佐夫斯基(Denys Berezovsky)為新任海軍將領,但這位將領的任期只維持了一天,因為他在2號時就宣布效忠親俄的克里米亞共和國,並命令烏克蘭海軍不要聽從烏克蘭政府的命令。

同一時間,克里米亞親俄領導人向俄國發出「協助維持和平」的要求,俄國國會也通過出兵的決定,於是在3月2日時,克里米亞共和國開始有大批軍力集結。

文章插圖

九成民眾想入俄

出乎各界意料,克里米亞自治國在3月初時表態投向俄國懷抱,並宣布在3月16日舉行公投行動,這讓歐美各國連聲譴責,美國更呼籲俄國不該侵犯烏克蘭主權,並要求各界要進行溝通。

3月16日這天,如期舉行的克里米亞公投結果出爐,當地有9成以上民眾希望入俄,歐美各國則表示此投票違法且不會得到承認。

儘管國際各界同表譴責,俄國在公投後則強硬地捍衛與克里米亞之間的新關係,俄國總統普亭也在18號時簽署讓克里米亞入俄的法案。

3月31日,克里米亞和俄國時區「同步化」,象徵性地併入俄國。

文章插圖

克里米亞的認同大哉問

烏俄之爭的軍力和焦點似乎都聚集到了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上,會有這樣的發展,是因為烏克蘭雖然擁有克里米亞的所有權,但是當地住民有6成是俄國人,於是「克里米亞究竟是屬於烏克蘭還是俄國」就成了認同上的一個癥結點。

就算烏克蘭語被認定成克里米亞唯一的官方用語,但在當地,無論是政府的業務工作還是大多數的住民,大多仍使用著俄語。《維基百科》中就談到,人口普查發現,77%的克里米亞居民認為俄語是他們的母語,克里米亞韃靼語是11.4%,烏克蘭與則是10.1%。

至於問到逃往俄國的烏國總統亞努科維奇時,大多數克里米亞人都表示支持;過去在2010年總統大選時,有許多人就是投票給亞努科維奇的。

此外,從克里米亞民眾的角度來看,烏克蘭推翻亞努科維奇的消息讓他們難以接受,也就是說,他們是同情亞努科維奇的一方。

文章插圖

俄國為何態度這麼硬

除了民眾心態與官方不同調外,位在克里米亞的塞凡堡港(Sevastopol)也讓這場政治紛爭演變為俄國必定要插手的角力政爭。

賽凡堡港位在克里米亞南邊,面對黑海的天然地形適合停泊吃水深的船艦,儘管俄國在黑海沿岸也有自己的「新羅西斯克港」(Novorossiysk),但還是比不上賽凡堡港的天然優勢。

再來,自從敘利亞內戰爆發後,俄國無法使用塔爾圖斯港這個位於敘利亞的商業大港,於是賽凡堡港成為兵家必爭之處也是可預期的,此處也成了俄國重要的「黑海艦隊」(Black Sea Fleet)駐點基地。

賽凡堡港彷彿是俄國的心頭肉,所以過去俄國多把天然氣作為租用賽凡堡港的談判籌碼。而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上任後,也一度延長了俄國的港口使用期限,但近期這位惹民怨的總統被迫逃離國家後,俄國得面對重要港口無法再使用的窘境。

編註:根據《維基百科》,黑海艦隊從蘇聯時期就已存在,蘇聯解體後,整個蘇聯的艦隊被分割給喬治亞、烏克蘭和俄羅斯。其重要性幾乎完全消失,直至1992年有原油經過的高加索地區爆發衝突,黑海艦隊因而得到守住此區穩定的新任務。

發展成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狀態?

從前述民眾心態、族群組成、再到自然資源的使用上來看,俄國和克里米亞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都讓俄國不能置身事外。

目前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就傳出想公投獨立的聲音,加拿大《環球郵報》談到此事時,也把中國和台灣的狀況拿出來比較,但就現階段情勢發展來看,克里米亞國已經很明確表達出親俄的態度。

文章插圖

歐美真的會撕破臉嗎

再看到歐盟或是美國的態度,他們真能放手一搏,在烏克蘭的事情上與俄國撕破臉嗎?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克羅利(PJ Crowley)就表示不太可能,因為俄國掌握了世界上大部份的天然氣資源,光是歐洲地區,就有1/4的天然氣依靠俄國供應,若是雙方交惡,那麼廣袤的歐洲大地上,就會有許多民眾得面臨寒冬無暖氣可用的危機。

然而亦有分析師認為,受到今年暖冬影響,天然氣的消費上不如往年高,歐洲各國的天然氣庫存量仍相當足夠。加上對俄國來說,雖然切斷天然氣供應可以威脅到歐洲各國,但也會害到自己,因為這等同是斷了自己的財路。

分析師就指出,光是歐洲的天然氣使用費,每天就可以讓俄國進帳1億美金,這大約佔了俄國經濟產值的3%。

更新:替自己找出路的俄國

俄國在5月21日時和中國簽訂一項長達30年的天然氣合作計畫,這無疑是讓俄國不只是在經濟上取得穩定,同時更讓他們的政治版圖往亞洲擴張。

文章插圖

烏克蘭危機的導火線是甚麼?

烏克蘭的政治危機最早可回溯到2013年11月的一場協定上。

當時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原定要與歐盟簽署一項自由貿易合作,但是不想看到烏克蘭與歐盟合作的俄國,以用150億美金買下烏克蘭政府的公債,並降低天然氣價格的提案作為誘因。

最後烏克蘭政府態度驟變,投向了俄國的懷抱,不滿亞努科維奇的人士認為他是受到俄國政府的操控。

2月到4月間,烏克蘭首都基輔不斷傳出警民衝突,2月18日晚間的衝突甚至嚴重到釀成多人死傷,被媒體稱為「最血腥的衝突」。根據烏克蘭衛生署統計,已有77人在衝突中喪生,約577人受傷。

文章插圖

烏克蘭危機發展一覽(更新至8/25)

8月

  • 8月8日:俄國反擊制裁,禁止外國農產品運到俄國,歐盟祭出人道救援金
  • 8月2日:俄國表示要援助烏克蘭東邊城市的民眾,派出百輛人道救援車往烏克蘭邊境前進

7月

  • 7月17日:歐美擴大對俄國經濟制裁
  • 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傳出在烏俄邊境被擊落

5月

  • 5月25日:烏克蘭舉行大選,出口民調顯示由巧克力大亨波洛申科當選,基輔市市長則是由前拳王克里契科勝選
  • 5月11日:烏克蘭當地親俄派的民眾再度舉辦了公投活動,他們想脫離烏克蘭政府的掌控,進而成立自治區。籌辦成立「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公投活動的立厄金(Roman Lyagin)表示,頓內次克(Donetsk)有89%的民眾,也就是大約300萬名的選民贊成要獨立自治

4月

3月

  • 3月29日:克里米亞將當地時間提前兩個小時,表示當地與莫斯科進入同時區,當地韃靼族舉行大會希望能成立自治區
  • 3月24日:烏克蘭政府宣布要將軍人與其家屬從克里米亞撤出,這也等於承認了他們無法守住原有的克里米亞地區
  • 3月20日:歐盟領導人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齊聚,共同譴責俄國把克里米亞納入旗下的舉動,歐美皆表示他們將增加因此事必須接受國際制裁的對象
  • 3月19日:克里米亞傳出親俄派軍力佔領兩處海軍基地,並拘禁烏克蘭的海軍將領後,烏克蘭政府著手進行將他們的士兵和其家人從克里米亞撤出的行動,同時也表示要退出獨立國協(CIS,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編註:根據經濟部國貿局頁面,獨立國協共有12個成員,最早是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三國在1991年蘇聯瓦解後合作簽訂,之後又加入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摩達維亞、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及喬治亞共和國。

文章插圖

烏克蘭危機發展一覽(續)

  • 3月18日:俄國總統普亭要求國會捍衛俄國在克里米亞事件上的權益,他在稍後也同意並簽署了讓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在此消息傳出後,烏克蘭政府表示有官員在克里米亞遭殺,這起事件也是克里米亞讓親俄派人士佔據後的首例
  • 3月17日:由於克里米亞公投入俄的影響,歐盟和美國針對境內數名俄國和烏克蘭籍官員下達禁止出境,並凍結他們的資產
  • 3月16日: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進行公投加入俄國的活動
  • 3月15日:聯合國安理會正在草擬一份譴責克里米亞公投案的聲明,但俄國方面對此行動表示否決。俄國莫斯科當地出現普亭上任來最大的抗議行動,烏克蘭批評俄國軍方進佔克里米亞國的北邊地區
  • 3月14日:眼看16號的公投活動將開始,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和美國的國務卿凱利仍無法在烏克蘭危機上達成共識。烏克蘭境內分裂氣氛濃厚,東北邊的卡爾可夫(Kharkiv)市區可見親俄派和反俄派的民眾發生衝突,釀成2人死亡
  • 3月13日:烏克蘭國會增兵6萬名國家軍
  • 3月12日:為了表示支持,美國總統歐巴馬邀請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Arseniy Yatsenyuk)到訪白宮,亞采紐克表示烏克蘭絕不會向俄國「投降」
  • 3月11日:歐洲會議提供烏克蘭一份5億歐元的貿易獎勵方案,希望能幫助烏克蘭蕭條的經濟,同時烏克蘭國會也向英國和美國提出要求,希望他們能遵守1994年的協定,不論何種方式都確保烏克蘭領土完整
文章插圖

烏克蘭危機發展一覽(續)

  • 3月10日:英國首相卡麥隆警告俄國將面臨國際制裁,此時在克里米亞境內的醫院則傳出遭到武裝分子佔領
  • 3月9日: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 Arseniy Yatsenyuk)向各界請託,「不要讓俄國進佔烏克蘭領土分毫」,美國總統歐巴馬為了表態支持烏克蘭,邀請亞采紐克到白宮作客。烏克蘭境內開始出現民眾對峙情況,支持烏克蘭不要分化,以及傾向加入俄國的民眾發生衝突,在克里米亞的賽凡堡港就傳出親俄民眾毆打對方的消息
  • 3月8日:美國和法國對俄國發出警告,表示俄國若是不從烏克蘭領土撤軍,就會對他們採取新的措施。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的軍事觀察員二度想進入克里米亞當地,但遭到武裝俄軍鳴槍示警,無功而返。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這是一場人為的危機,肇因於地緣政治的影響
  • 3月7日:俄國表示他們會支持克里米亞自治國公投脫離烏克蘭。俄國天然氣公司(Gazprom)對烏克蘭發出警告,表示他們可能會斷去供應給烏克蘭的天然氣。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的軍事觀察員,想進入克里米亞當地,但遭到俄軍阻擋。同一時間,2014冬季殘奧開幕,烏克蘭在權宜之下,派出一位運動員參加進場儀式。
  • 3月6日:克里米亞國會要求加入俄國,並表示會在3月16日舉行公投
  • 3月5日:俄國和歐盟、美國三方針對烏克蘭危機進行交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5號時傳出暫停與俄國銷毀化武的合作,也停止幕僚層級會議交流,他們希望可以藉此對俄國施壓,解決烏克蘭危機。 俄國與西方國家在法國談話,但沒有達成協定。俄國外交部長拒絕和烏克蘭臨時政府溝通。聯合國派到克里米亞的大使因為受到武裝威脅,只好縮短拜訪行程
  • 3月4日:俄國總統普亭打破沉默,否認俄軍有拘捕烏克蘭軍人,雙方在克里米亞當地的空軍基地發生對峙,身穿俄軍制服的軍人阻擋烏克蘭軍人進入空軍基地
  • 3月3日:俄國軍方傳出對烏克蘭軍方「下通牒」,若是烏克蘭不投降他們就會進行攻擊行動。稍後,俄國媒體又引述黑海艦隊的發言人說這項消息是「無稽之談」
  • 3月2日:烏克蘭新指派的海軍將領叛逃,轉投向效忠親俄國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
  • 3月1日:俄國國會通過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出兵烏克蘭的要求。烏克蘭臨時總統圖奇諾夫(Oleksandr Turchynov)提高軍事警覺。克里米亞共和國之外,其他親俄國的城市開始出現人潮聚集。西方國家對此情勢表示擔憂,美國總統歐巴馬和普亭通電話90分鐘,要求他撤軍,但普亭表示他有權力保護說俄語民眾的安全
文章插圖

2月

  • 2月28日:遭推翻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現身在俄國,表示仍保有總統職位,並反對軍事干預和國家分裂。同一時間,克里米亞地區出現不明軍力集結,當地人開始耳語這是俄國的軍隊要入侵當地。烏克蘭的中央銀行此時將外幣可以提領的額度降低
  • 2月27日:亞努科維奇出現在俄國的媒體上,表示他仍是烏克蘭合法總統
  • 2月26日:烏克蘭祖國黨(Fatherland party)的黨魁亞采紐克( Arseniy Yatsenyuk)被提名為總理,臨時內閣把出名的精銳警察部隊「金鷹」(Berkut)解散。金鷹部隊遭示威者指控是過去數個月中導致民眾喪生的兇手
  • 2月24日:亞努科維奇遭到通緝
  • 2月22日:示威者在沒有任何阻礙下佔領總統府,反政府領袖也喊出要在2014年5月25日時進行總統大選。逃離首都的總統亞努科維奇則被人發現出現在東北邊的城市。國會此時也進行投票,要限制總統權力並在5月份進行選舉
  • 2月21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和反政府領導們簽署和平協議,同意重組政府、修改憲法,將權力還給國會,並在12月時進行選舉。議員們也投票通過釋放總統亞努柯維奇的政治敵手「美女總理」之稱的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
  • 2月20日:停戰協議只維持了一天不到,首都基輔再度傳出嚴重衝突,讓前2天累積的死亡人數飆到77人,更有數百人受傷。當時影片中,可以看到有身穿制服的狙擊手現身屋頂朝示威者開槍,死者多是一槍斃命
  • 2月18日:基輔傳出警民衝突,2.5萬名示威者聚集的獨立廣場遭到鎮暴警察圍住,衝突中至少有18人死亡,其中有7人是警察
  • 2月16日:示威者們撤出他們從2013年12月開始佔據的市政府、以及其他政府建物。稍晚,被逮捕的示威者們被免罪
  • 2月14日:234名示威者被釋放,但是罪名仍維持
文章插圖

2014年1月

  • 1月28日:烏克蘭國會取消反示威法,原總理下台
  • 1月22日:2名示威者在警民衝突中死亡,讓這場政治衝突開始走調
  • 1月16日:烏克蘭國會通過反示威法
文章插圖

2013年12月

  • 12月17日:俄國總統普亭與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談話,俄國向烏克蘭拋出「救生圈」,表示願意用150 億美金買下烏克蘭政府的公債,並願意降低1/3賣給他們的天然氣價格
  • 12月8日:80萬名示威者出現在首都基輔,這是烏克蘭政治危機發生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行動,示威中民眾還將馬克思主義代表之一,同時更是當地革命精神象徵的列寧像拉倒
  • 11月21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宣布放棄和歐盟的貿易協議,轉向與俄國合作。同時,俄國的議員們也否決一項可能讓亞努科維奇政敵──季莫申科──離開烏克蘭的法案。當晚,開始出現數百名示威者聚集抗議

2010年

  • 2月:亞努科維奇贏得總統大選,他的政敵季莫申科不久之後就因涉嫌濫權遭起訴逮捕,不少人在當時認為這是一種政治迫害

1991年

  • 8月:烏克蘭國會宣布從蘇聯政體獨立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