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界瘋農村古早味 社區長者成搶手模特兒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 攝影 蔡智明 

鄉土館常有各地攝影協會來拍照,開始僅是拍靜態事物、古厝、農田,後來日照中心的老人們加入表演,那種真實不做作的「氣口」十分受歡迎,還有人被指定當模特兒。

文章插圖

全台各地的攝影協會,興起拍古早味的照片,這兩年嘉義新港頂菜園長照據點的「老大人」,專門「表演」以前靠人力、牲畜耕耘的農忙情景,供攝影愛好者取景,成了攝影界的「網紅」。

遊子返鄉營造社區 重建年少時的家鄉

頂菜園行政區域屬於嘉義縣新港鄉共和村,位在北港溪的南側,與雲林縣北港鎮同一生活圈,和交趾剪黏藝術出名的板頭厝相鄰,清朝時屬於古笨港的範圍。村民世代務農,一眼望去都是田園與農舍。

頂菜園長照據點的負責人陳明惠,原先在大都市做進口木材業務,19年前為照顧父母返回新港頂菜園,看到家園已成了年久失修的破敗古厝,他下定決心,要找回年少時家鄉美好的景致。

他開始從事社區營造,成立嘉義縣新港鄉頂菜園社區發展協會,在自家兩甲地上打造頂菜園鄉土館,蒐集各種舊時的農具、生活用品,像風鼓車、收割機、打草繩機等,更利用廢棄木材蓋起一棟棟仿舊時農舍的建築,養了一群雞、鴨、鵝與一頭水牛,重現古早農村生活情景,提供都市人來此遊玩,體驗農村生活。

隨著政府重視老人長期照護,陳明惠也在鄉土館內設了社區照顧關懷站,成立日照中心,提供就業機會,照顧當地20多名老人。

文章插圖

古早鄉村味受歡迎 長輩重操農活快門不斷

陳明惠說,鄉土館常有各地攝影協會來拍照,開始僅是拍靜態事物、古厝、農田,後來這些攝影愛好者希望加入人物,讓場景更逼真、活潑,日照中心的老人們就客串起各種角色。

「從原本擺擺姿勢,然後就變成真的務農表演。」陳明惠說,應各地攝影協會的要求,兩年前開始承租頂菜園的農地,在播種、收成時,安排老人家表演插秧、割稻、曬稻穀,也把整套舊時務農的器具、水牛、牛車都拉到田裡。老人們做農活是駕輕就熟,看不出是在演戲,因為這就是他們從年輕到老的日常。

民國29年生、今年已82歲洪陳玉阿嬤說,剛開始會害羞,拍幾次就習慣了,而且真趣味,感覺滿快樂的,因為活到這把年紀還能賺錢買自己想吃的東西。80歲的李洪月孟阿嬤也說,能回味30、40年前,到田裡活動筋骨,又有錢賺真不錯,不過不像從前真的勞動,現在只是割幾把稻子,就坐著休息了。

中華南群攝影學會指導老師黃清泉說,回味古早味,大家都很感興趣,現在到鄉下連水牛都看不到了,要經過特別安排,拍出來的作品,才能呈現從前農村的樣子。

陳明惠說,「就是要他們到田裡割稻米,才有那種『氣口』,沒經過那段歲月,沒辦法那麼真實」。這就是這群老人受到喜愛的原因,自然不做作。

「從台北到屏東都有人專門來頂菜園拍照,這些老人家順勢就成了網紅,還有人被指定當模特兒。老人家也可以收些茶水費,大家都很高興。」陳明惠說著說著,不禁揚起了嘴角。

除了戶外務農,老人家還展現了傳統農家的生活情景,如搓湯圓、炊粿、打草繩、手洗衣服等。至於老人家表演一次的費用多少錢?陳明惠說,到外面出勤一個人是新台幣800元,若在頂菜園鄉土館演出,一個人是600元。他都請攝影協會的人用包紅包的方式,稱做茶水費給他們,對老人比較尊重。

文章插圖

不只是被照顧者 老人打工也快活

陳明惠指出,帶著老人重溫舊夢,其實是人力資源再利用,比一般長照據點讓老人看電影、帶動唱還有意思。表演舊時農村活動,每出一團約八個人左右,分成戶外與室內活動,讓長輩輪流出來打工,並按照他們的專長安排表演。

陳明惠認為,長照活動要因地制宜,按照服務對象的專長做相關安排,不是千篇一律,像都市的老人與鄉下老人的課程就應有區隔,老人參加長照活動才會快樂。

陳明惠強調,鄉土館的長輩不只是被照顧者,同樣也是日照中心的經營者,因為攝影協會的拍攝邀約收入,除作為長輩薪酬,部分使用在日照據點的營運。他也歡迎大家有空來頂菜園,看這群快樂的老人。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