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還是搶錢?」專家:泰勒絲巡演不是玩樂通膨,只是商家的貪婪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科技新報文/  黃 嬿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演唱會通膨是貪婪的象徵

泰勒絲演唱會席捲美洲、亞洲、現在到歐洲。隨著大批歌迷增加對酒店和服務的需求,經濟學家好奇疫情之後這種瘋狂的演唱會經濟現象,會帶來什麼樣實質效益。但效果可能是局部且短暫的,專家分析,演唱會通膨是貪婪的象徵,勢必會排擠到其他支出。

這兩年,全球消費者在大流行封鎖期間錯過的音樂會、餐飲、度假和其他娛樂體驗上大肆揮霍,導致一種演唱會經濟效益,最典型的是席捲全球目光的泰勒絲演唱會,估計包括門票、商品和旅行支出,就為美國帶來46億美元的收入,但演唱會經濟背後也正在上演貪婪現象。

不只門票費,還要加上停車費

追蹤音樂產業的行業出版物 Pollstar 報導稱,2023 年排名前100的巡演平均票價為122.84美元,約台幣4千元,大約是2000 年的三倍。泰勒絲演唱會更是貴得驚人,泰勒絲演唱會門票的中位價為958美元,約台幣3萬元。

Rick Dees(@officialrickdees)分享的貼文

不只門票耗費鉅資,連停車費都貴的令人瞠目結舌。旅遊網站 Upgraded Points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美國一些主要城市,音樂會停車的平均價格隨便就超過50美元。其中最貴的是舊金山,停車位要89.11美元,停一次車要快台幣三千元,其次是洛杉磯79.5美元,奧斯汀66美元。其他城市如紐約要56.24美元、波士頓61.26美元。即使在價格較便宜的城市停車費也在25~30美元之間。

美國體育場館大多沒有地下停車場,看一場賽事或演出都是停在體育館周遭的平面停車場,範圍廣大,距離是以公里算,愈遠的愈便宜,愈近的是天價。如果要停在離演唱會場館最近的位子,以泰勒絲今年10月在邁阿密演唱會為例,停車通行證起價為56美元,但在靠近演出場地的黃金地段,最高價格超過1,000美元。

文章插圖

要信用卡才付得起停車費

近年出現的瘋狂音樂會文化,主要是因為粉絲將參加演出視為一生一次的活動,願意在此過程中花費數千美元,過程中不僅要支付門票,還需要支付機票、飯店甚至汽車租賃費用,相較之下,停車可能是最便宜的。

專家表示,現在這個時代,看演唱會的觀眾手頭上只要有一點現金就能支付停車費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現在需要一張信用卡。當地民眾對高昂的停車費現象表示,「這純粹是貪婪」。

現在泰勒絲夏季在歐洲巡演,英國經濟學家稱可能會增加英國的服務業通膨,可能會上升多達0.3%,8月高於預期的通膨數據可能會促使英國央行官員推遲9月的降息。但是專家認為,大多數人都是節省其他開銷為了籌旅費、買一張門票,人們增加在演唱會上的支出,就會減少在其他方面的支出,演唱會影響只有局部影響,不是宏觀性的,英國經濟不會因為舉辦演唱會就死灰復燃。

科技新報 logo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