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共同執行長 Ted Sarandos 點出疫情後電影院的票房收入比起 2019 年少了四到五成,今年還會更再下滑8%,遠遠落後於百老匯、體育比賽和演唱會等其他現場娛樂活動的復甦腳步。
「電影院永遠回不來了」
2025年3月,Netflix 共同執行長泰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在一場訪談中毫不留情地講出爆炸性宣言:「電影院永遠回不來了。」
The post-Covid rebound of live events is all the more evidence that movie theaters are never coming back, Netflix co-CEO Ted Sarandos says.https://t.co/7HdWJim23J
聽起來刺耳,也有些得了便宜還賣乖,但這不是隨口一說,而是他看著票房數字、消費者習慣,還有自己手中串流帝國的底氣給出的冷靜判斷。他點出疫情後電影院的票房收入比起 2019 年少了四到五成,今年還會更再下滑8%,遠遠落後於百老匯、體育比賽和演唱會等其他現場娛樂活動的復甦腳步。
都是新冠疫情惹的禍?
的確有人會把一切怪給疫情。2020 年,全球票房收入從前一年的423億美元斷崖式下跌至213億美元,美國國內票房更創下 40 年來新低的22億美元。影院被迫關門下消費者轉向家中大螢幕,Netflix 確實是疫情中的大贏家。
但到近年儘管疫情影響漸退,電影院復甦速度卻顯得步履蹣跚。根據統計,全球已有5700間影廳永久性關閉,而且美國、加拿大的票房收入在今年3月比去年同期還少了五成。相比之下,百老匯和演唱會卻迎來人潮爆滿,票房屢創新高,這讓薩蘭多斯的「電影院已死」論調顯得更有說服力。
As if everything weren’t bad enough – I can’t believe I’m typing this – E Street Cinema is Closing In March because of course it is - On behalf of many, NO!!!!!! https://t.co/LlD0rbTr96
▲2025年3月,美國華盛頓特區的知名獨立電影院E Street Cinema,因難以從疫情中恢復,宣布停止營運。
薩蘭多斯認為,電影院沒落的深層原因是消費者行為長期轉變的結果。2023 年的一項 HarrisX 民調顯示,45%美國人更喜歡在家用串流平台看電影,其中超過一半的人直言,電影票價太貴是他們放棄戲院的主因。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2024 年1月,美國電影院的觀影人數比2019 年少了三分之一。
不只美國,台灣也是
這種轉變不只出現在美國。在台灣現在電影票價已經動輒300到400元,加上爆米花和飲料就可輕鬆突破500元大關。相比之下,Netflix 目前最基本的月費不到300元就能無限暢看數千部影片(但相信更多人選標準方案以上),性價比不言而喻。
當然電影院並非毫無還手之力。近年來 IMAX 和 4DX 等高階放映技術成為電影業界最後的堅固堡壘,試圖用沉浸式體驗拉回觀眾。統計上這類高端格式的票房占比確實有所提升,尤其在動作片和科幻大片上表現亮眼。然而不是所有影片都一定適合 IMAX 和 4DX。
人口結構的變化也讓電影院雪上加霜。蓋洛普數據顯示,北美市場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每年看3.2部電影,遠高於65歲以上族群的0.5部,但整體觀影人數仍在下滑。城市地區的觀影頻率(每年1.7部)比農村(0.8部)高,但差距不足以改變下降趨勢。在台灣台北等大城市的影院或許還有喘息空間,但中小型縣市的戲院卻紛紛拉下鐵門,這種兩極化的發展讓電影院的未來更顯撲朔迷離。
電影院的體驗依舊特別
身為 Netflix 的掌舵者,薩蘭多斯對電影院的態度並非全然冷漠,曾在訪談中坦言,電影院的體驗「非常特別」,並對希望作品在大銀幕亮相的導演表達同情。不過另一邊也表示,院線發行對 Netflix 來說「並非必要」,因為「我們的觀眾已經習慣在家看電影」。
現實的確殘酷。2025 年第一季,全球電影票房只有少少的13.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少了7%。是啊,也只有 Netflix 最近一季營收98.3億美元的零頭而已。
有些專家認為,電影院或許能轉型為小眾市場,專注於高階體驗或獨立藝術片,與串流平台共存。但無論如何時代分水嶺或許已經高聳在那了。問問你自己今年還打算走進電影院幾次?而你手上的遙控器,這一晚又要點開幾部串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