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A片,我是不是病了?」美國研究:讓人痛苦的不是色情本身,而是宗教與道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文/ Mia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所謂的「色情成癮」問題可能並非來自色情內容本身,而是源於個人宗教信仰與觀看色情內容之間的道德衝突。由頂尖研究人員 Josh Grubbs、Samuel Perry、Joshua Wilt 和Rory Reid 所進行的一項綜合分析,徹底改變了我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

不是看太多,是被道德綁住

這項包含約15項不同研究、近7,000名參與者資料的綜合分析,推翻了過去認為色情成癮是因網路普及而產生的想法。研究團隊發現:「道德衝突是預測一個人自認有色情問題的最佳指標,比起實際看了多少色情內容更有預測性。」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

研究確實發現接觸色情內容與產生自我感知的問題之間有存在微弱關聯,但研究人員解釋,這可能只是因為:要對使用色情感到道德衝突,首先必須實際接觸色情內容。

文章插圖

道德衝突是關鍵

分析顯示,宗教信仰是預測對色情內容產生道德衝突的有力指標。專家指出,這代表在診斷強迫性性行為障礙(CSBD)時,一個人的宗教信仰是極其重要的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的 ICD-11 建議,在診斷 CSBD 時應排除對性的道德衝突。研究中還發現,即使感覺自己很難控制看色情片的行為,也不代表真的看得比較多 ——感到痛苦的人並不是在看更多色情內容,只是對此感到更加自責。

當價值觀與慾望相撞

研究顯示,觀看色情影片產生道德衝突確實會帶來負面後果,但問題不在於色情內容本身。而更高程度的道德衝突會導致更多的壓力、焦慮和憂鬱、性生活品質下降,以及宗教和心靈上的掙扎。

一項由 Perry 和 Whitehead 進行的研究發現,在 6 年期間內,色情使用可預測接下來的憂鬱症發生,但僅限於那些不認同色情內容的男性。

文章插圖

研究人員建議,當人們尋求與色情相關問題的幫助時,臨床醫生和治療師應評估其對色情內容的道德態度及宗教信仰程度,而非只專注於改變色情內容的使用模式。

治療應幫助人們讓價值觀與行為保持一致,並理解道德信念的影響。這種內部衝突可以透過改變性行為、調整價值觀,或幫助人們意識到這種內部衝突來解決。

研究:「才沒有色情成癮這種說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項研究及其所有回應中,沒有研究人員繼續支持色情成癮的說法。專家們表示,雖然色情相關問題的細節仍在研究中,但在性科學領域,把只是看色情內容就稱為「成癮」的說法已經不成立了。

研究作者強調,許多我們從小被教導的關於性、種族性別的道德價值觀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完全適用。因為宗教反對性教育,許多人並不了解什麼是正常的,也不知道他們的性趣其實是健康的。

幫助人們以成年人、能夠自我決定的角度來看待他們的宗教信仰中關於性、自慰和色情的觀念,可能有助於減輕這種道德衝突造成的痛苦。